留学减法

标签:
杂谈 |
转眼,在墨尔本已经有两个月了。
每天去学校上课的时候,大家都要默契地交流心得。班里总过不到20人,有的是已经在澳洲生活了十几年的移民,有的是在澳洲其他学校念过其他专业后,改读翻译。大部分的,是像我这样在国内本科毕业来到这里继续读书。天南地北的,厦门大学的、北师大的、中央政法大学的、湖南大学的、上海交大的。。。。。当然,各自的专业背景也各不相同,真正大学时读翻译或者是英语专业的很少。
生活和出路成为我们每天课余的聊天主题。
很有趣的是,上课的第一天,当问起班上有多少同学11月放假要回国,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满满自信而又坚定地说“不回去,留在这里打工啊~”到现在,这学期课程过半,却陆陆续续的,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主意,买了回国的机票。有一个很要好的女生朋友,国内翻译专业毕业,放弃了签约新东方的机会,选择了出国读书。出来了之后,发现这里学的东西基本上就是大学四年知识的重复,再加上和男朋友、家人重洋相隔,开学以来情绪一直很低落。今天,她对我说:“原来在国内考虑了很多出国后的困难-----学习累,打工苦;陌生感、孤立感,但是觉得自己还年轻,所以放弃了一些东西,出来闯闯。现在才知道,当时唯一没有考虑到的是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每当我们初来乍到的人聊着种种的不如意和不习惯时,来了这里很久的同学就会微笑着,安慰道:“刚来时我也跟你们一样,时间久了,也就慢慢习惯了。”
在这里生活,用的是减法。需要从从前的习惯中剪掉一些欲望、些许激情和很多的躁动。这里的人生活很简单。在他们看来,简单就是自在与幸福。下午六点过后,基本上就没有人出门了,人们更愿意留在家里享受温暖的家庭时光。商店也在这时陆续关门。还有很多商店周末是不开门做生意的,才来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浪费这么好的商机呢?逐渐明白,生活在生活之上的人,追求的更多的是自由。简单的自在比什么都来得宝贵。
大多数的留学生也渐渐变得简单。和在国内的高中时代一样,也是三点一线。只是这里的三点一线是:学校-----家-------超市。如果开始打工,那么就自然多了一点----工作地点。
有人也许会想,在国外打工比较容易吧~在国内的时候,其实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过来之后,亲自体会了才能知道其中滋味。
本地人招工,一般都要求全职,这样就已经将在读学生排除在外了。还有的工作为了稳定,招聘的员工需要是永久居民或者移民,留学生当然也被排除在外。留学生在这里打工,大多数是在华人的商店或者华人的餐馆里。端菜、洗碗、帮厨、服务生。。。工资却很低。住楼上的一个男生,周末去到华人餐馆当厨房帮工。一天12小时,每小时8元钱。回来后对我们说简直不是人干的活,除了吃放,就没有休息时间,而且基本就是埋头苦干,没有时间与人交流。他还向我们打趣道:“一个人干的是三个人的活。“
亲猪来这里后,也出去当过一天的搬运外加安装工。一天八小时,机械、重复地来回搬运40公斤重的货物,工作一天后回来腰都直不起来。和他一起打工的男生说亲猪的运气已经算很好的了,一来就能找到工资还相对较高的工作。他说他才来的时候,去包过饺子。开始时动作慢,老板是按个数算工钱,后来日渐熟悉了,老板又转而按小时付工钱。后来去杀过鱼,一分钟清理干净一条鱼,老板还不满意地批评他动作太慢。
留学生中很流行的一句话--------留学时,不打工的生活是不完满的。
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为了锻炼自己,为了打发时间。。。。。。各种理由把我们推向了打工之路,这就是留学生活最光鲜却又最苦涩的一面。
然而,我始终相信事物的美好一面。苦和累在今后也许会转变为其他的幸福滋味。至少我们应该庆幸的是,我们还可以拥有时间去体会不同的生活和境遇。不自觉中坚强和独立也许就会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