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与达摩祖师
(2009-11-05 20:42:30)
标签:
宗教
达摩祖师
佛法
中国
文化
|
分类:
佛法入门
|
佛法经常讲福慧双修。以前我特别不喜欢“福报”的这个说法,因为这个词被用滥了,大家都求多福,也不知道求的是啥。而现在,我认为,确实有福这种说法,但是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
所谓福,不是长命百岁,而是生命的价值和极限有着通达的理解;所谓福,不是高朋满座,名车豪门,而是有不离不弃、志同道合的益友;所谓福,不是家财万贯,而是身心不为钱财所累;所谓福,不是众星捧月,前呼后拥,而是在对真理的臣服中找到心灵的皈依处;所谓福,不是才高八斗,文采飞扬,而是在了解了自身的卑微之后,发现理智不能达到的极限;所谓福,不是人情练达,滴水不漏,而是把头脑用在对真理的学习上。所谓福,不是平安无事、舒服放逸,而是有宁愿把自己的内在生命搅个天翻地覆的勇气;所谓福,不是鲜花与掌声,而是当遇到良师时,有敞开内在,面对恐惧的安忍;所谓福,并不是被大众认可,而是在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时,依然不疑内心的坚持。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现在的人福气可真薄。
我看妙境老法师所讲的《摄大乘论》,里面讲无著菩萨,当初刚出家,修小乘,修的不相应,就气得要自杀;又讲他的弟弟世亲菩萨,以前不信大乘法,结果听闻了大乘法之后,很后悔以前诽谤大乘,要求别人把他的舌头割掉。这类爱法不爱身的例子还有许多,如当年禅宗二祖慧可的断臂求法,为求慧命,不惜身命。闭上眼睛,自己想象一下,拿把刀,在大雪天里,把手臂给割下来吧……
真是打心眼儿里佩服菩萨们的求道的勇气。惭愧。
非但求道如此坚决,在传法的过程中,也要有大无畏的精神。
有些人说,要宣扬佛法,就要先从社会高端精英人士做起,这样就地更多的影响大众。可是有道是“慈悲出祸害,方便出下流”,在传法的过程中,如果一味顺应,出世间法是很容易为世间力量所左右和染污的。
有人说,在中国,佛法的推广与佛法对统治阶级的影响关系密切。我对这种所谓的社会传播学观点嗤之以鼻。
请随我想象一下当年达摩祖师见到梁武帝的时候吧。有道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梁武帝见到个从佛陀故里来的高鼻深目黑皮肤的印度人,当然要奉为上宾,看看有什么法宝。双方坐定,这皇帝把自己建庙供僧的事摆出来一顿炫耀,沾沾自喜地等着达摩祖师夸他是皇帝菩萨。可是,大老远儿来的达摩祖师习惯了说真话,对向皇帝说漂亮话的事丝毫不感冒,把梁武帝弄的心里很是不爽。然后,当然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达摩祖师挥一挥衣袖,把漂亮的宫殿留在身后,把锦衣玉食留在身后,直接跑个深山旮旯,餐风饮露,面壁去了。我很杞人忧天地想一下,他可是南天竺人,印度那么热,他跑到中国来,大冬天,寒风刺骨,洞穴外面还下大雪,咋办呢?这可是让习惯了抽水马桶、暖气空调的现代人觉得不可理喻的。我们问一下,达摩祖师当年社会地位如何?无非就是一天天深山沟里对着墙坐着、胡子拉茬、头发乱七八糟、衣着破烂的老头儿。别提没车,连房子也没有,对了,连户口也没有,还是个外来人口!你说当初他要是给皇帝溜下须,这些不都早解决了?这位在中国民间传说中被神话了的祖师,用一生的苦行,守护着禅宗正法这一无上的珍宝。我们知道,世间的珍宝是因为世人的认可才有价值,然而,正法这一珍宝却永远不是因为世人的认可才有价值的。祖师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佛法,是不能标价的。
回到一开始提出的福报的问题来。你说这梁武帝是有福还是没福呢?贵为天子身,却白白错失听闻无上甚深微妙法的机遇,这说明了什么?那你再说这达摩祖师是有福还是没福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