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宗教六识八识电磁场阿赖耶识 |
分类: 佛法入门 |
首先,要了解阿赖耶识,要从这个概念诞生的历史说起。一开始,小乘部派只说前六识,不说七八识;后来,大乘的瑜珈行派(即唯识宗、有宗)认为,前六识不足以说明万法的运作方式,便提出了七识末那识、八识阿赖耶识的说法。七八识与前六识之间关系非常紧密,欲了解七八识,须先了解六识。
六识,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在这里,识指的是一种功能、作用,也就是了别所缘境的作用。六识与六根相对应,与六根的关系,好比刀与削、笔与写、电视与放映。前者为工具,后者为功能。
前六识的功能性,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观察和感受,所以,在观念上容易接受其存在。如视觉功能所依赖的物质器官是眼睛,眼睛可认识影像;近代,由于神经学、脑科学的发展,意识与大脑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多的被了解。而七、八识因为没有直接对应的物质器官,所以,很多人认为这是虚妄之说,难以了解和接受。
阿赖耶识的说法之所以难以被接受,主要是因为“无明”,也就是人们对精神界深层的运作方式不甚了解之故。
好比人类对电磁场的发现,电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发生作用,当时科学家们发现了这种作用性,命名为“电磁场”。这是人类对物质世界探索的发现。
比起对物质世界的了解,目前,科学对精神世界的了解远远落后。比如“潜意识”,就是因为随着人类的探索,发现对很多奇异精神现象无法理解,而建立的理论假设。而深入修行的佛教大德们,有更奇妙的“实验方法”,他们其中很多人表现出“超人”的一面;用现代的话说,智商和情商更高,是因为他们通过实际的身体力行通过深入的禅定修持,在精神界上走的更为深远。他们为了向后来者说明精神界的深层运作机理,便发明了“阿赖耶识”“种子”等等名言。
阿赖耶(ALAYA)是“藏”的意义,因此,汉语中称之为“藏识”便更准确一些。
既为能藏,必有所藏之物,这所藏之物,唯识学家们命名为“种子”。
种子指什么?它从何而来?当一个人的前六识作用时(或说前七识),这种前六识整体的作用力,并不是过去了,从世界上消失了,它被储存起来了,而且与以前的作为一样,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混沌沌的大量的信息留存,有些类似于数据库。数据库中的“数据”就是种子。
种子储存的处所,这个数据库,即“藏识”,阿赖耶。以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出,阿赖耶识的功能性有三:能藏、所藏、执藏。能藏,即藏的能力;所藏,即藏有种子;执藏,指一旦种子被收藏,便被抓住不放,就好象磁场有吸引聚合之力。
在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同阿赖耶识一样,种子也是一种功能;电脑中数据库与数据是同时并存的两种功能;没有数据记录分别的作用,也就没有数据库收藏的作用。经常有人用仓库和其中的收藏品比喻,这个比喻容易让人觉得阿赖耶识与种子之前的关系是独立的,都是实体,所以并不妥贴。
最容易说明阿赖耶识存在功能的莫过于转世了,有人对佛教的误解是,认为佛教承认有一个灵魂的存在,而实际上,灵魂更多地在其它宗教中出现,认为灵魂是一个不依他缘而成、而存,永恒不变的的实体。佛教不承认这样的灵魂存在,那么便有人疑问,既然万法无自性,那么又何来轮回之说?不是灵魂在轮回,谁在轮回,谁在受苦?有了阿赖耶识的功能,便容易了解了。阿赖耶识保存了人无始劫以来所有的业习,即,人所经历过的一切都在阿赖耶识中留存。这就是转世中,前世与后世有相续性的原因。
比如“宿命通”;修持有成的人,可以回忆起前世的事情之类;这些都是因为这些人能够超越前六识的层次,能够深入地了知赖耶识的关系。
在这里,只说明对阿赖耶识的一些理解。这些理解可以破除一些错误的谬论,如认为阿赖耶识为虚妄之谈,如执阿赖耶识为实有,有物质器官与之对应。比如有人认为“命根”为阿赖耶识所依,在脐下三寸,纯属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