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的海明威
(2012-01-19 09:05:38)
标签:
杂谈 |
提起海明威,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而且人们一定会首先联想到他的《老人与海》。的确,这是一部堪称伟大而经典的作品,人们也是从这里开始熟悉海明威的。但是,我想,很少有人知道《老人与海》之外的海明威,尽管海明威是凭借这部作品登上文学界的荣誉之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除此之外他的每一部作品,诸如《太阳照常升起》、《丧钟为谁而鸣》等等,同样是那么地深刻,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1929年出版的一部作品,期间手稿在巴黎不幸被小偷偷走,海明威不得不振作精神重新创作,我们才得以看到这部精彩的作品。在我看来,与其把这部作品当作是一部虚构的小说来读,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海明威的一部真实的自传。因为,在这本书中,作者融合了太多关于自己的真实的写照,包括作者自己曾经参加一战,甚至是小说中勇敢最终却因难产而死的女主人公凯瑟林小姐也来自于海明威第二位妻子的原形。正是海明威自己的亲身经历,才有了这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精彩作品。
这部小说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中,主人公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的经历及遭遇。可以说,亨利当初是怀着一颗比较纯净的心参加了意大利军队并因此投入战争的,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在为正义和荣誉而战,他坚信战争一定会以自己一方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事实也确实如此,每一个稍微了解点历史的人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协约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那时,亨利已经提前退出了战争,他看透了这场战争,在战争过程中,他见到了太多的伤痛与死亡,尸体到处都是,就像夏天收割麦子后翻倒的麦捆子,一个接着一个,他的身体和心灵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创伤,进而使他在心里派生出对战争根深蒂固的厌恶,意大利战场上的重大失利也使他彻彻底底地感到绝望,战争变得漫长而没有尽头。亨利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自己是受到了政治家的鼓噪参军的,所谓的战争,就是政治家的游戏,这里没有正义与邪恶之分,只有利益。一方面战争的残酷使太多的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另一方面又有源源不断的美国青年被送到欧洲的战场,亨利终于万念俱灰,他逃离了战场,正式宣告自己的战争已经提前结束,他不再是一个士兵。
这部小说除了战争,还有另外一条主线,就是亨利与凯瑟林的爱情。亨利因为好友雷那蒂的关系偶然邂逅了英国护士凯瑟林。后来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亨利不幸受伤,在米兰的医院里受到了凯瑟林的无微不至的照料,最终两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在黑暗冰冷的战争中,亨利与凯瑟林的爱情却让人感到了一丝温暖,而不至于过早地感到绝望。但是,小说最后美丽而勇敢的凯瑟林终究还是没能够和亨利在平和美丽没有战争的瑞士安度余生,她在难产中死去。亨利关于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希望再一次破灭,他不得不面对失去凯瑟林的孤独与悲伤。可以这么说,小说由始至终都在向人们谱写一曲悲伤的哀歌。
《永别了,武器》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战地春梦》,于我而言,其实我更喜欢第二个名字,当然我有自己的理由,梦总是美好而短暂,永远经不起现实的摧残,就像小说中美丽的瑞士一样,因为凯瑟林的死亡,它注定会在亨利的人生中留下一段悲伤的回忆。
《永别了,武器》和海明威之后创作的《老人与海》中的那种积极乐观、敢于冒险的精神有着很大的不同,它集中反应了当时海明威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那种消极悲观的情绪。这种情绪始终伴随着海明威,并在他的很多作品中表现出来,日积月累,海明威最终一步步走到绝望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