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瞅人家,说的就是你
(2011-03-25 21:04:44)
标签:
杂谈 |
我经常会在各种场合听到或看到“无私”这两个字眼,就在昨天我给一位博客好友的评论中也用了“真爱无私”,一次两次还没什么事,但次数多了人的逆反心理就来了,我就开始问自己,真的有“无私”存在吗?
人之初,性本善。可如果人生下来就是善的,那么现在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坏人?难道这个社会是恶的?当然不是如此,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不过是人们用来教化人,期望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变罢了。
在情感中,“无私”是被用得最频繁的。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丈夫与妻子之间无私的爱,朋友之间的我们也说是无私的友谊,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最原始到时代,人生孩子是为了繁衍后代,让自己的种类生生不息,这是自然的法则。父母抚养孩子则是由于孩子太小没有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人都会老,他们也有走不动的时候,这时候他们就希望子女的反哺不至于老无所依。当然,我们也曾看到许多父母为了孩子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则是缘于他们心中对子女的爱与责任,只有那样做,他们对得起自己的心。夫妻、情侣的感情也是一样,对彼此好最终是为了对方也可以对自己好,然后维系自己紧抓的那条关系纽带。朋友则是人们是社会性的动物,对孤独的恐惧促使他们迫切需要有人陪伴在他们的身边。
看到街上有人乞讨,我们会给以施舍,这是因为人们本来就有的那份悲悯之心;看到有人见义勇为,我们会为之喝采,这是因为我们希望当有一天我们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也会有人勇敢地站出来帮助我们。
这一切都是有私心的,只不过是在时间的长河中被人们淡化了而已,而且这种淡化也是有意的,人们希望这种对人类有益的“自私”继续发扬下去,于是就出现了今天“无私”这个高尚的词。
人在社会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自己的情感为中心的。康德曾经说过,是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这样的,世界才是这样的。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唯物主义,所有的一切都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正如一颗石头,我们说它是石头,但它是怎么想的?说不定人家还以为自己是鸡蛋呢,而鸡蛋还说自己是石头呢。又如生命是平等的,我们却总要把人分为好人坏人,把其他生物分为益虫害虫,我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想法设定标准,然后再根据大多数的人的意见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已。
不管怎么样,这种有益自己,同时也有益于他人的“自私”都是值得我们发扬的。如果没有这种“自私”,我们的社会也将无法维系。
由此,以后不论我对你好还是不对你好,不论是做你喜欢的还是你不喜欢的,你都要知道:我始终都是“自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