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学生蜗居城市繁华迷茫校园 |
“除了这样,我们别无选择”
——当代大学生的蜗居之痛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大多数人一定会很难相信大学生蜗居会惨烈到这种程度。长年背阳,不见天日,在这里倘若不是看表,你永远分不清究竟是早上还是晚上。一处两室一厅的居民房,住了九个大学生,小小的卧室被临时搭建的木板床挤满,轻轻坐下,木板床都会吱吱作响。室内阴暗潮湿,地面一直都是湿的,睡觉的被褥甚至可以拧出水来,衣服在墙角胡乱堆成一片,昏暗的灯光,使人感到更加沉闷压抑。
这是杨华(化名)和他同学们临时租的住房。这一天,正好是周末,杨华他们没有上班,除了两个女室友外出逛街外,其他人都留在住处,用打纸牌,或者是在没有网线的电脑上看电影来消磨时光。
80后90后,大家一起来蜗居
自从去年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电视剧《蜗居》热播后,“蜗居”一词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成为广大80后大学生身上的标签。如今,随着90后大学生,逐步踏入社会,而大学生住房难的现状不仅没有丝毫改善,反而日趋严峻,90后大学生也不得不加入到蜗居大军中。
在采访中,杨华对记者说,我们这里有80后,也有90后,年龄最大的88年出生,最小的是91年。当初我们也没想到会九个人住在一起,后来发现实习工作的地方相隔的也不是太远,就住在了一起,彼此也可以有个照应,而且人多也热闹些,完全没有考虑其他的事。
人多带来的不便很快就显现出来,首先就表现在睡觉上,因为人多,而床位有限,其中三个人不得不挤在一张双人床上。“晚上睡觉时就非常挤,连轻微动一下都难,更不要说来个大翻身了,睡在最外边的人夜里还要担心被挤到床下。在这种情况下,更不要说任何私人空间了。总之,真的很不舒服。”杨华告诉记者说。
这种不方便还表现在吃饭上。为节省开支,杨华他们早饭和晚饭都是自己在住处做,由于中午没有时间,午饭只好在外边解决。“每次早饭和晚饭,我们都只能喝半碗粥,你一喝多,其他人就没得喝了,男生饭量大,很难吃饱,每次吃过晚饭都要集体跑下去再买点吃的,不然晚上就得饿着肚子睡,很多人来到这里没多久就瘦了一大圈。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人太多了,而当初买的锅又太小,再买大的还要增加额外开支,有人不同意,所以只好凑合着过了。”坐在杨华身边的一位同学满带无奈地说。
“除了这样,我们别无选择。”杨华苦笑道。
是欺骗,更是善意的谎言
无论什么时候,儿女永远都是父母心头的牵挂。由于长时间出门在外,杨华每周都要定期和家里通一次电话。“我必须要经常给父母打电话,不然下一次他们一定会在电话里唠叨你。记得有一次就是这样,由于工作上有很多事要忙,忘了打电话回家,结果晚上家里就急冲冲地把电话打了过来,问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我当时告诉他们,以后不要总是这么担心,我都这么大了,能有什么事呢?不过后来,他们还是经常一惊一乍的。也许在父母眼中,我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说这些话时,杨华嘴角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尽管蜗居的生活很艰苦,但是,每次和父母通电话,杨华他们还是要强忍着苦楚欺骗父母说,自己在这里生活的很好,吃得好,住的也好,自己已经可以照顾自己,不要再为自己担心。
父母担心子女在外受苦,时刻牵挂着子女;子女害怕父母过于操心,经常欺骗着父母。“不用担心,自己一切都好”,这是欺骗,更是充满善意的谎言。
面对未来,他们更多的是迷茫
对于那些刚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树立一种积极的心态,平和看待希望与现实的差距。踏入社会之前,大学生涉世不深,看待问题过于理想化,对自己的未来更是提前构建了一幅乌托邦似的蓝图。但社会的现实是残酷的,抱有的希望越大,最终得到的失望就越多。
谈到对将来的打算时,杨华的眼神有些黯然,“将来是什么样子,就交给时间去解释吧。有时候你却是想得到的,到头来却偏偏得不到,每个人都想有个好的将来,不是吗?”
“开饭喽!大家快来吃饭啊!”
负责今天做饭的人在餐桌上摆着碗筷,四个很简单的素菜和早上剩下的咸菜,八个碗,每个碗里半碗饭,这就是杨华他们的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