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摧毁了我们的大学梦

标签:
大学扩招教育校园 |
《南方周末》之前刊登过的一则关于中国大学目前盲目扩招的文章《后扩招时代的“校园风景”》颇为引人注目,在此也请允许我发表一下我个人的浅知薄见。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博弈日益激烈,科技正是这场博弈背后的重要支点。如果哪个国家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在这场没有硝烟却更加激烈的战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各国都把人才培养作为提高科技能力的重要基础。为此,我国也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高校教育确实取得了巨大进步,为我国培养出大量高端科技人才,强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得以位居世界强国之列。但是,我国高校教育也存在诸多弊端,盲目扩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知道,大学扩招要求多方面工作的进行,学校为吸引更多的生源扩大高校规模,房地产开发商,当地政府。而这些工作主要是以实现商业利益为目的。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扩招运动中,大学通过扩招招生更多的大学生源,这也意味着学校方面将会从学生方面获得更多的利益。房地产商在建房中获取了高额利润。政府则通过高校扩招卖地、带动周边消费刺激了经济发展。在这些个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到最终收益只有大学、房地产开发商、政府三方,完全忽视并严重损害了学生以及中国教育发展的长远利益。
人们一直在探讨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教育界更是有钱老著名的“钱学森三问”。其实,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并不是看一所学校规模面积有多大,在校学生有多多,而主要是看这所学校的教学水平以及科研水平的高低。我国高校在扩招中,将大量资源用于买地建造装配新建筑,造成科研投入少,忽视师资能力培养,科研水平、师资力量长期发展不上去,高校教育很难实现质的转变,也就难以跻身世界名校之列。
另外,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是就业岗位不足,大学生过剩,大学生高校扩招忽视了这一现实情况,不仅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会让这种情形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
针对此种现象,《南方周末》引用了北京大学原校长蔡元培对“大学”的诠释:治学者方可为“大学”,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也曾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大学肩负培育英才,振兴民族之重任,应该认识到教育之本在于授业解惑,而非追逐商业利益,认识中国教育之现状,重于授而轻于取,始终把教学放在第一位,此乃学生之幸,社稷之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