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学生零月薪教育弊端校园 |
新闻背景:5月23日,北京团市委、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发布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今年大学生求职心态更为现实,本科学历人群中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达到20%,与去年的1.2%相比大幅攀升。“这充分说明大学生的求职心态比以往更灵活、现实。”北京青年压力管理中心主任熊汉中说,大学生自我认知已经有所改变。(据《京华时报》)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本科生竟然高达20%,这个结果已经让很多人五味杂陈,尤其在当代的大学生心里更加不是滋味。但是,根据这位熊主任的话,越拉越多的大学生接受零月薪说明大学生的求职心态灵活、现实的转变,这些言论显然是在为大学生零月薪喝彩。
在笔者看来,为大学生零月薪喝彩严重违背了大学生的心声。大学生零月薪的受益方只是企业方,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尽管积累了工作经验,提升了能力,总体来说,仍是受到了很大损失。大学生零月薪不仅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据,而且与中国现行劳动法相抵触。中国《劳动法》第二十一条明文规定:劳动者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标准。大学生零月薪严重侵犯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接受零月薪完全是无奈之举。中国大学生的教育花费在世界国家中可谓极其昂贵,大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读完大学,毕业之后却是就业难、低工资、零月薪,尽管这样,大学生能够选择的只能是接受。
究其大学生零月薪产生的根源,笔者认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中国教育一味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中国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差,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大学生,却可能是世界上最低能的大学生”。
其次,中国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就目前中国市场的就业形势,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与待业大学生总数比例严重失调,往往是一个就业岗位是几十人甚至是上百人竞争,大学生就业问题极其严峻。
再者,社会劳动力市场体制的混乱。在市场中,大学生作为求职者,同样是弱势群体。而一些企业为了谋取利益,往往采取损害大学生利益的做法。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形下,往日的“香饽饽”为了就业不得不接受企业方的无理要求。
最后,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的滞后。中国大学生问题出现以来,政府一直在强调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采取的一些的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但大学生就业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也反映出政府组织工作的滞后与不足,以及投入教育力度的不够。
大学生零月薪是这个社会存在问题的暴露,我们希望听到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声音,而不是为之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