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天气真好

标签:
中国教育大学冲突杂谈 |
分类: 人文视角 |
清华毕业生与北大教授因购票购票而发生激烈冲突,痛了谁的神经?
4月22日,清华毕业生王沛(化名)与北大教授秦某在火车售票点发生肢体冲突,冲突中导致王沛三处骨折,事后,秦某却拒绝支付经警方调解达成的赔偿金。警方表示,当事人可自行提起诉讼或报警。(据新京报5月7日电)
调查发现,冲突起因是由于秦某购票时咨询时间过长,排在其后的王沛急于购票,随之二人发生口角之争,并上升为肢体冲突。
可以说,在这场没有意义的冲突中,主题双方王沛和秦某打得并不只是对方,,而是给中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一记响亮的耳光。
中国一向讲究谦卑、恭让,每个人做自己事情的同时也应该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能够一味的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现实生活中,许多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能够做到相互理解,而现在,却是两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冲突,无疑折射出中国教育道德底线的失守,也在此印证了拥有高学历不一定拥有高素质这句话。
现在,中国一直致力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不仅使人想到教育界存在的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国内外学者专家也一致认为,中国现在没有世界一流大学,而且以后很长时期内也将很难出现世界一流大学。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反思。
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针对中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个问题特别指出,中国学生很容易在和其他国家学生的竞争中取胜。但是,他们欠缺挑战教授权威的能力,需要改善。值得提出的是,在这起冲突中,清华毕业生的确做到了挑战教授的“权威”,但也应毫不客气的说,这种挑战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没有理智和大脑的行动,因为他挑战的是教授身体上的“权威”,而不是教授学术观点上的权威,只能为中国教育抹黑。
中国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不只是中国现存教育体制存在弊端,也是由于中国学者对于本职工作的失职。从这起冲突中,可以看出,双方用尽了全力,一方三处骨折,一方强硬表示不会赔偿。还有学者为了名和利,进行论文抄袭,学术取得一点小成就后,争取进入仕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用尽了全力。
可惜,相对于学术研究工作,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个人问题之上。如果他们能够用在个人问题上耗费的一半的精力,相信中国现存的众多教育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中国的教育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如今,接连发生的影响极差的恶性事件,使社会对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希望更加渺茫。这个社会给了那些学者太多的希望,最后得到的却是一个个的失望,倘若他们继续麻木下去,我们还能说什么?不如说,今天的天气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