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行自我”修身养性动静功合一简介(简化版)

(2020-10-13 05:03:57)
标签:

文化

健康

教育

人体科学

分类: 玄心圭旨(续篇)
“修行自我”修身养性动静功合一简介(简化版)

        (一)“修行自我”创始人简介

        郭玉清,男,1950年生,吉林省盘石县人。退休前工作于辽宁省本溪钢铁公司。现为本溪市老年保健协会常务理事。
        近三十年来,他寻秘探玄、潜心开创了人的自然回归、健康长寿的真正途径;其方法和见解前所未有,收获颇丰。
        《玄心圭旨》是修行自我创始人郭玉清老师对健康长寿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经过无中生有的探索,提出来的独辟蹊径的见解和方法。
        作者在《玄心圭旨》中以反向思维、返朴归真的思维定式,提出以性论道、以性论人、性归自然、人天合一的养生观,有我不为我、鞠躬尽力、造福大众的文明道德观;无为、不为、无所不为的生存观,认识自我、完善人格、规范自我、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旅生的人生观。这不仅是远古创新,也为人的养生长寿开创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途径。
        《玄心圭旨》是一套修行自我养生长寿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书籍。全套书共九册,分上中下三部,每部又分三册,另加一本修诗集。有机缘的朋友读后将会另见天地、奇妙不已、受益无穷!

           (二)宗旨
   
     造福人类、美化自然
 
          (三)八不准
   
        1、不准违法乱纪。
        2、不准妨碍社会。
        3、不准损人利己。
        4、不准随意杀生。
        5、不准偷盗贪占。
        6、不准谎言妄语。
        7、不准饮酒乱性。
        8、不准邪淫恶行。
 
           (四)“修行自我”动静功简介
      
          一、初步功法介绍:外观打坐
        1、打坐要求密室,即在居住家里。时间为早、晚都在4点30分到早9点整区域时间之内,最好双伽跌座。
        2、面向北方正子午线,以北水浇前方火,以南火烧背后水,以天、地、人三心合一。
        3、要求双眼微闭外观前方,无需加意念。
        4、五行倒转玄转、升温、爆炸,三奇的具体应用。
        5、没有血源关系,禁止三人以上在一起打坐修功。
        6、不发功同时也不收功,平心而论。
        7、手印为抱元归一,双手相叠(男右下女左下),母子相扣,自然放落于下丹田。
        二、第二步的功法:内观打坐
        1、方法同初步基本相同,只是从外观改为内视。
        2、双眼加印堂开始往内观视,内观其心无其心无其形,洗心退藏,脱胎换骨,达到心无所布,而一心清静。
        3、手印同外观相同。
        三、第三步的功法:远观打坐
        1、基本方法同前二步相同,只是从内视再转外视后远观。
        2、外观其形无其形;内观其心无其心;远观其物无其物;天、地、人合一进入混沌状态。
        3、改心、改性、改命、改形。
        4、手印同内外观相同。
        5、可默念十字经语“不为、不是、没有、不要、应该”。
        静坐:双眼微闭、舌抵上鄂、自然呼吸、目视前观。

        (五)“修行自我”的宗旨及有关规则
       
         一、“修行自我”的宗旨
        要求修练“修行自我”的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理论,修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素质、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在职业上讲道德,在社会上讲公德,在家庭讲美德,在个人素质上讲品德的四有新人。做真正的社会好公民。为维护团结、为维护稳定、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新贡献。
        二、严格执行八不准,科学修练。         
        “修行自我”是以开发和研究人体免疫功能为目的,从而进一步达到健康身体、良好心性、聪明智慧、较强能量场。所以必须坚持科学修练,更好的修饰自我,完善自我,严格要求自我。
        1. 不准违法乱纪,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及地方政府所有的法令、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
        2. 不准妨碍社会,响应国家各项号召,维护安定团结。必须坚持在自家修练静坐。绝对不允许没有血缘关系的多人(禁止三人以上)在一起静坐修炼。因为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相互交叉传染疾病。
        3. 不准损人利己,禁止坑蒙拐骗,损害他人;树立团结友爱,宽容互助良好道德风尚。
        4. 不准随意杀生,响应国家号召,保护人类自然生态平衡。
        5. 不准偷盗贪占,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劳致富,陶冶情操,树立社会公德。
        6. 不准谎言妄语,要老老实实做人,坚持清清楚楚做事,明明白白说话,光明磊落人生。
        7. 不准饮酒乱性,饮酒后不能静坐,因为饮酒血液循环加速,容易造成体能偏差。
        8. 不准破坏和影响家庭团结,尊敬别人,孝敬老人,坚持家庭和睦。
 
       (六)注意事项
  
        1、坐功时间:早4点半至9点;晚期16点半至21点。
        2、修功时要求密室修练,不到户外。
        3、练功中微闭双眼、平视前方、舌抵上颌、以一念消万念。
        4、坐功时散盘、单盘,双盘(亦称天盘,分莲花坐、吉祥坐)均可,最好能双盘。
        5、没有血源关系的不能三人以上同练,防止交叉感染各种疾病。
        6、练功中属于自然运行,不发功、不收功,不动任何意念。
        7、练功中出现酸、麻、冷、烧、胀、痛、痒、吐、泻、咳嗽、起疙瘩、打咯、下排气等均属正常人体生理反应现象,不必介意。
        8、修功中对过去曾患过的各种疾病会再度反复出现,谓之返病,不轻易用医药化解,如出现反差过重,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9、科学处理练功与用药的关系,根椐年令、体质、疾病状况可以停功用药或就医,待缓解后再停药停医练功。
        10、修功中身体任何部位有爆炸声都是好事,不必惊慌,不要乱动。
        11、练功时出现的任何景物,均属幻景、假象,要一念纯真,不要在意,不要传播。
        12、特殊病人、特殊情况下不得到公共场所、繁华地区、旷野,如医院、舞厅、游艺厅、饭店、山林、寺庙、婚丧等处;特别严重的病人还不能外出、合房。
        13、素食日要坚持吃植物类食品,功态反应忌荤腥食物;最好“少动怒、吃全素”,净化身体。
        14、应坚持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形式上交流,经常体会学习《玄心圭旨》及老师讲课资料,做到明理;坚持打坐,忘我投入,乐于承受;坚持身心双修,两条腿走路,使自己不断变化。(指正规学员)
        15、洗澡后不要立即做功,待恢复正常再做。
        16、介绍新学员一定要坚持“直钩”的原则,不得生劝硬拉。

        (七)“修行自我”功理简介

        “修行自我”是吸取释、道、儒、医、武之精华,以修行自我创始人郭玉清老师十五年艰辛实践、探索和总结创建的。“修行自我”是以两条腿走路,即修心性,又炼身体。其基本原理具体体现为四大格局,即五行归一正修格局;园玄灵光场能格局;金字塔人天合体格局;辩证逻辑思维格局。修心性强调修心,证心意、心神、心念、心性合一;它遵循以理认道、以道生德、以德生造化的修行原则,以“生的无怨,活的无悔,对人无争,对己无恨,顺其自然”的自然属性认识生活完善人格、规范人生,让人们堂堂正正的做人,明明白白的说话,真真实实的做事,以“来者不拒,去之不留,随缘而进,随缘而止,自然而燃”的包容性,来改变人的心性,打破五行规律,实现天人合一,心汇自然、性融宇宙;去伪存真、去腐生新、祛病健身,返老还童。最大限度的开发人的潜能,使人具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性、聪明的智慧、强大的能量场”。“修行自我”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不断走出自我上,提出了“走出自我看自我,走出自我看思维,走出思维看思维”三大境界和方法,从而确立了身心提纯、精神超越的科学“修行自我”的模式。因此,它既是人体科学,更是生物再生工程学说。“修行自我”理论是以“无为——无不为——无所不为”为主线,以心无性空为重点,从而达到修心炼性、明心见性、存心养性的目的。“修行自我”的动静态合一的功法是每日的卯、酉时,面北打坐,正坐在子午线上,双手抱元归一,腿双盘,五心朝天,目视前方,心无性空。其机理是让天心、人心、地心合一;前三丹田与北方的水相交;南方的火烧后三关,北斗星光及阳光穿透人的玄府与心光交融、化合、转换,从而绵绵不断、经久不息地产生和放射出灵光,逐渐在人体形成一个强大的独立的能量场;并能炼血提纯、净化血质,进行休眠自然调整;启动静脉、平稳动脉;去除疾病,更新生命。此乃道法自然心自通,供广大修炼气功的爱好者及修道者参考。
(注:“修行自我”实证实修实体运行功法采用的是动静功合一方法,也是修身养性自然调整相统一的方式方法,仅供有缘人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