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机智》读后感
(2012-04-28 12:03:45)
标签:
杂谈 |
《教学机智》读后感
我读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一经典之作之后,觉得自己深有感触。它由加拿大作家马科斯.范梅南所著。它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后世界课程与教学理论名著,为东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对话提供了一个“平台”。
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说到教学机智, 范梅南教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释了它的魅力:“教育机智表现为克制”“机智表现为‘润物细无声’”“机智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机智表现为对情境的自信”“机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间”“机智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机智通过语言来调和”“机智通过沉默来调和”“机智通过动作加以调和”“机智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痕迹”“机智对孩子的兴趣感兴趣”……
机智也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教育工作不仅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正直的工作作风,厚积薄发的工作效率,更需要的是对学生倾注教师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让学生特别是那些个性有缺点的学生始终生活在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中,使他们的人格发展得以正常地发展。
1.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用爱心和诚心去换取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2.挖掘闪光点,点燃学生的上进心。
3.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4.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5.耐心说理,稳住学生情绪。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有了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他就会是一个好老师,如果老师像父母那样热爱学生,他就会比一个读遍所有的书籍,但既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要是他既热爱事业又热爱学生,他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教师。”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会用自己无悔的付出去品味工作的甘苦!有首诗写得好:当园丁——用我们的勤恳,让科学的百花园五彩缤纷;当春蚕——用我们的才能,让知识的绸缎从我们的身上延伸;当蜡烛——用我们的忠诚,燃烧自己,给人间带来光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只要我们对教育工作都多一些付出,多给学生一点爱,才能与他们沟通,从而言激发他们对老师的信任,他们才乐意打开心灵的窗户,接受教育。
其次,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可一点都不假。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是多么的稀少,总感觉是“书到用时方恨时”。所以,除了学习关于小学语文方面的知识外,也得补充一下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教学机智是教学艺术的体现之一,它是千姿百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才能让灵动的教学机智奏出精彩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