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突然想到】还是六朝博物馆相关,一个细节

(2015-04-21 22:40:52)
标签:

杂谈

看着书突然想起的。三楼讲音乐那枚展板。涉及桓伊,有一句说他“作《怨诗》”以谏孝武帝,希望皇帝不可不敬爱谢安的。“作《怨诗》”是展板的原话。因为《晋书》的中华书局标点本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我们倒是也不好怪工作人员“没有更多展开”什么的。

原文:

时谢安女婿王国宝专利无检行,安恶其为人,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内,而会稽王道子昏□尤甚,惟狎昵谄邪,于是国宝谗谀之计稍行于主相之间。而好利险诐之徒,以安功名盛极,而构会之,嫌隙遂成。帝召伊饮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无迕,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奴既吹笛,伊便抚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不过,考虑到参观者并不一定都很熟悉六朝文学,“作《怨诗》”这样的写法,很可能会令一部分参观者,误认为这首诗就叫《怨诗》,而且是桓伊写的。
其实这首诗是一首“怨诗”没错,但它还有个更出名的标题,是《怨歌行》。“歌行”属乐府,严格来说跟“诗”的概念还有一咪咪差异,不过不那么计较或许也不要紧。一说为古辞,一说作者系魏陈思王曹植,一说系他没事写写怨妇诗的老哥魏文帝曹丕,一说系魏明帝曹睿。
逯钦立先生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时候,也对比了诸家说法,当然他还是认为,作者系曹植曹子建。这首乐府的完整版,是这样的: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公佐成王,金滕功不刊。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素服开金滕,感悟求其端。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我想吐槽的是,1.万幸大家都知道桓伊跟谢安是什么关系;2.万幸晋人用典隶事,还没有后来那么精密。因为如果是古辞,所吟唱就是周公本尊;如果有作者,无论作者是曹植还是曹丕还是曹睿,这首诗的所指都应该是曹植这位宗王。无论周公本尊,还是曹植,在东晋桓伊唱这首歌的时候,就情境身份来说,更接近的,应该是“相王”司马道子。

事实上当时更普遍的操作,是把谢安比召公。比如广陵的召伯埭。以及连谢混都拿召公典故说自己的祖父。然而司马道子为人实在过于差劲,以至于桓伊这么着也不会引起误会。何况谢安的反应,也绝对是帮助桓伊避免误会的了。
关于司马道子为人差劲,当时还出过这么个事故:

时王国宝谄于会稽王道子,讽八坐启以道子为丞相,加殊礼。(车)胤曰:“此乃成王所以尊周公也。今主上当阳,非成王之地,相王在位,岂得为周公乎!望实二三,并不宜尔,必大忤上意。”乃称疾不署其事。疏奏,帝大怒,而甚嘉胤。(《晋书·车胤传》)

看出老谢【宁愿不淡定,也不想被坏人利用】的机智了吗朋友们。

-OTZ-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