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村中学教职工小记:谢瀹
(2011-10-05 09:06:06)
标签:
杂谈 |
分类: 企鹅村设定详解 |
【长史】
褚渊司徒祭酒,萧赜中军记室,几番辗转,最终是王俭卫军长史,兼掌吏部——“副校长包分配”,绝对不仅仅是句玩笑。王俭领选,他掌吏部。王俭为太子少傅,他是太子中庶子。说起来,他所有的兼职,几乎都比【卫军长史】等级要高,然而到王俭病殁为止,这两个人的名字,却始终连在一起。
【好友】
他比王俭小三岁。《企鹅村》中,一副经常被无良学长吐槽的无奈表情。总明观大学是个笑话,历史上这个机构更像是学士院。只不过,就算不是邻居,也可以说相识已久。王俭刘宋元徽中为秘书丞,谢瀹是秘书郎;王俭是萧道成太尉左长史时,谢瀹是萧赜中军记室。谢瀹升职,太子中庶子,领骁骑将军。王俭说,你走可以,你不吏部尚书么?给我找个【你我一般水准】的副手回来。他苦笑,于是很努力去找。
只是,多年默契,终究非外人可比。
三年任满,他又回转卫军府。萧赜给他侍中,他说:陛下,您那儿,离家太远了。
谢瀹好友不多,大部分远离政治核心。比如:陶弘景、何点、孔稚珪。王俭是个特例,不仅仅是核心,还是漩涡中心。私下颇觉,俭公那个性子,若非谢瀹在,估计要搞出不少事端来吧。侧目,微笑。
【国师之师】
一直在思考,以王俭之能为,到底为何这样简直是【依赖】谢瀹之存在。后来想想,大抵是因为,校长性格刚强,人更自负,而在校长脑抽时,能当面把他拍醒的人,哪怕当面敢说他不对的人,其时都是极少的。
陆澄最多就是在学问上指出,“校长您引文又错了。”
但从王俭会吐槽他“书橱”来看,对这位先生,学问外的部分,校长未必诚服。同理,庾杲之被校长借故调走,不是行政能力或学问的缘故,而是,他的气场,镇不住校长,于是管不了校长门下那批毛猴。
清正不恶,只有谢瀹。性缓不跟风,只有谢瀹。仗着和校长熟,可以直接上去抽两巴掌打醒的,只有谢瀹。
【谢三观】
南朝谢氏称德门。不过,也有类似于中国足协或者高捷弊案之类事件——谢家开销大,于是贪渎层出不穷。要找一个无论行政能力,还是清正廉明,都扛得起“德门”招牌的子弟,首先是弘微,其次就是谢瀹。
自家子弟里,他是性情最像谢安的少数几个人之一。
从面对乱局的淡然,到信步朝堂的坦然,到不畏权臣的凛然,到明帝篡位他辄不视事的冷眼对抗。他比二哥谢朏不得接近才排斥萧道成,比谢超宗要不到官才装腔作势指斥王俭,更纯粹、更决绝、更漂亮。
没有一丝半点首鼠两端。
一身侠气、一身傲骨、一身肝胆,无言处铮铮掷地慷慨激昂。
【碎金】
记得桓温说谢安《简文帝谥议》是“安石碎金”,道其言简意赅,有理有节。谢瀹作《华阳陶隐居传》,137个字,传神而略琐事,如九方皋相马,只看骨气峥嵘与否,不辨牝牡黑黄。
虽然陶弘景的徒子徒孙们很抓狂,然而,陶弘景的风神,只是寥寥几笔便出来,这是作者真正的功力所在。
谢瀹卒年四十五岁,文集十卷;王俭卒年三十八岁,不说他那两部书目,文集还有六十卷(《隋志》引《七录》)。按谢家文学世家,出来是这个数,王俭绝对是教书太多,人变话唠了。
【谢八点】
谢瀹的婚姻爱情线,一直有着如八点档台剧一般的走势。七岁(虚岁哦)被皇家看中,差点就和他老友一样娶了公主。后来(十二岁吧?)又得褚渊美丽(必然!)又多金(趴)的女儿青睐,于是定了娃娃亲,就这么携手一生。从历史资料来看,他貌似是没有墙头的,不像他父亲谢庄,从儿子们母亲去世的时节,都能肯定有侧室。男才女貌一对文艺青年,穿过时代风云乱世变迁,一起变成文艺中年,再没有比这更浪漫的戏码吧。
【南齐·企鹅村】
一个王朝,总共只有23年。扣掉东昏最乱的,和萧衍禅代前的那段时间,大抵只有二十年。这二十年里,王俭威光照亮了建元元年到永明七年的11年,之后朝廷每况愈下,只有谢瀹的清正孤独支撑,直到东昏永元元年。
一个短暂的时代,文化学术明耀千古的辉煌,天监之治的前导先声——也是,两个人的,天下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