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论争之争议段落还原
(2011-08-28 11:08: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汉魏六朝相关 |
内有比拟不伦。@末一moi 你很清楚我词汇量有限,找不到合适的比喻前,意会就好……
遥想当年,关于传世《兰亭序》是真是伪,高二适先生、章士钊先生正面磕上了郭老。
其中有一交锋点,在:
郭沫若认为,《兰亭序》中,“夫人之相与”以下167字为后人增补。
因为他觉得那和王羲之的气质及前文不太搭调。
争议段落是这样的: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但实际上,后来章老也指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针对的就是安公。那天只有安公说过招他这么说的话——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所以,那段话里的意思,还原到当时的场景,很可能是这样的:
人生天地间,那能不挨刀。家里蹲也会,草上飞也好,唉呀来来去去不就是都为着自己一阵开心么。开心开心,心开了就把愁闷都忘了。哪天想起来呢,好像情况早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于是那心情啊……【斜眼】就比如我跟老谢这交情,年轻时手拉手游山玩水,现在都熟到左手拉右手,严重审美疲劳,一到吐槽卖萌的时候,习惯性地还是拿他起头——(这都什么事儿啊!!)而且,早走晚走,我们都是要挂的啊!我们都被判了死刑,多悲摧的事儿。看看先人们也说过几乎同样的话(然后他们都死了),我真的郁闷得想摔桌。但是——但是那个状况之外的混蛋【扭头,盯了边上酒兴正高和众人扯皮的某只,嘴角一勾,继续】居然海说什么人死人活都一样,活长活短没差别,胡说八道!(我押一毛钱,你赌吧。)我们的后人,看我们也会像我看前人一样!这悲摧的。
嗯。大概就是这样。我支持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