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ZZ】正确开展学术批评(节)
(2011-08-11 20:14:05)
标签:
转载 |
分类: 他山之石 |
学问乃千秋事。订讹规过,非以訾毁前人,实以嘉惠后学。但议论需平允,词气需谦和。一事之失,无妨全体之善。不可效宋儒所云,一有差失,则余无足观尔。郑康成以祭公为叶公,不害其为大儒;司马子长以子产为郑公子,不害其为良史。言之不足传者,其得失固无足辩。即自命为立言矣,千虑容有一失;后人或因其言而信之,其贻累于古人者不少。去其一非,成其百是;古人可作,当乐有诤友不乐有佞臣也。且其言而诚误也,吾虽不言,后必有言之者,虽欲掩之,恶得所掩之。所虑者,古人本不误,而吾从而误驳之。此则无损于古人,而适以成吾之妄。
钱氏又有《弈喻》一文,一并抄录于下: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弈之优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这些话说得很好,可以为我们今天开展学术批评提供有益的参考。
要正确开展学术批评,我看起码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与人为善,心存厚道。学术批评是为了推动学术发展,不是为了整人,不应“别有所图”。即使你认为你要批评的人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他毕竟是你的同行、同志,前辈或后辈,而不是敌人。如果是敌人,就不属于学术批评的范畴了。而学术批评是不能用揭露、打击、搞臭、置人于死地这些对待敌人的办法的。
二是平等讨论,尊重对方。不要把自己放在裁判员的地位,摆出一副教师爷的架势。平等讨论就应该采取谦和而不是轻蔑的态度,随时准备认真听取对方的意见。谦和不等于模棱两可,为了解决问题,批评不但应该观点明确,有时也需要尖锐泼辣,但不应高居临下、咄咄逼人、恶语相向。
三是实事求是,言必有据。批评是要负责任的,不能不注意影响。说话要凭证据,证据要核实,不能凭臆想。有证据也要讲分寸,不能说过头话。下结论尤应谨慎、留有余地——不但避免对别人的伤害,自己也有以转圜。因而,绝对需要的是冷静,而不是情绪化。如果基本事实还没有搞清楚,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就胡乱指责一气;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无限上纲,轻易地给人戴上吓人的大帽子——痛快是痛快了,但终究站不住,结果只能把事情搞砸。
要正确开展学术批评,并不需要高深的学问和独特的修养,关键是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学问如大海,个人终其一生顶多只能舀取其一瓢饮而已。人的认识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人人都会形成自以为正确的一些观点、看法,并以此观察别人、观察世界。但如果把自己的认识绝对化,难免要出岔子。不要以为真理都装在自己的口袋里,而别人的口袋里只有谬误。不要让一些先入为主的成见遮挡自己的视野。应该像钱大昕那样经常问问自己:“吾果无一失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