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念念清明,时时当下:《清明》禅解

(2014-04-05 22:58:33)
标签:

清明禅解

杂谈

分类: 佛学经典、法师开示

念念清明,时时当下:《清明》禅解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之诗传诵千年,若把它当做禅诗来解读,也别有新意。

清明二字,乃是禅修的不传之秘。如果我们能保持觉照,每一个心念都清楚明白,那么功夫就上路了。这就是第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

所谓“静心”,并不是一念不起,而是每一个念头都能觉知到。就算念头如纷纷雨下,但是每一滴雨都能了了分明而不为所动,这才是真正的“静心”。禅宗祖师有云,“不怕念起,只恐觉迟”,“念起即觉,觉之即无”,说的就是此理。

 清明是观,专注是止。我们在禅修中要做到“止观双运、定慧等持”。在禅修中,首先要打起精神、制心一处,不可落入昏沉。如能既专注一心,又念念清明,那么就能很快进入禅定状态。这就好比路上行人欲断魂,行者已断了妄心,一心只想着赶路前行。

 

那么我们在做到“清明”、“专注”的功夫,进入禅定境界之后,再向何处去呢?借问酒家何处有?何处才是我们的归家安歇之处?

此时牧童遥指杏花村!原来我们向往的归家之地,就在不远处。


这里牧童”并非别人,正是我们自己。禅宗中的《牧牛图》以牛比喻妄心,以牧童比喻修行者。此时的牧童已经物我两忘,人牛双泯,自在无碍,指示我们归家之路。

此处应留意“遥指”二字。禅宗中常用“指月”做比喻,提醒我们不要把手指当成月亮,而应顺着手指(即言说)的方向看到月亮(即佛法)之所在。所以我们要得意忘言,一切放下,连法执也要放下,蓦直行去,到家安坐,此时才能会意:归家处不在别处,原来就在当下一心! 

 

 

一心专注,念念清明,

时时当下, 行起来! 

 

 

一曲流水寄清明——

 

 

 

 

 

推荐阅读:

 

  

高旻寺德林老和尚——歇即菩提【附德林老和尚开示mp3】

虚云老和尚茶诗十三首

一个让一代高僧虚云老和尚老泪纵流的故事

虚云老和尚的惜福故事

虚云老和尚与龙、猴的奇缘

虚云和尚朝拜五台山的传奇故事

虚云老和尚的大彻大悟

虚云老和尚圆寂后的样子

慈禧太后流泪跪拜虚云老和尚【真实的史事】

虚云老和尚的故事:结发妻子五十年后的哀求

虚云老和尚讲述:雄鸡与白鹅的故事

鲜有人知,周恩来总理也是佛门皈依弟子,他的皈依师父是虚云老和尚

梦参老和尚谈亲近倓虚老法师、慈舟老法师、弘一老法师、和虚云老和尚的经验

 

念佛是谁?

九张机佛法修要 

自己印证自己,是不行

这开悟是变简单了吗

洗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