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堡,一座已有2000多年历史,唐代建筑遗存“完好”的古老村落,第一次知道这里还是多年前见到的几张照片,乌云密布之下的唐代玉皇阁城楼和黄土夯成的村落民居实在有着视觉冲击力,期间多次路过却未能如愿进村探访。依着往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必去北京周边一处民风民俗独具魅力的遗存之地,今年的大年初三和家人自驾去了张家口阳原县的开阳堡。
据阳原县旅游介绍,开阳堡是阳原县城最古老的村落,如果按遗存的这座唐代玉皇阁的年份记载也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所以这里的人自豪“先有开阳堡后有阳原城”。
土坯的院门被红灯笼映衬的别具一格。

唐代建筑的遗存如今已是凤毛麟角,而这座玉皇阁及其附属建筑关帝庙、戏台和弥勒佛殿在历经千年风雨,饱经战事沧桑保存的如此完整实数罕见。
开阳堡唯一的开门设在堡子的正南侧,玉皇阁坐落在坚固城楼之上,楼檐,壁画,石雕历经千年神韵犹存。


举头仰望,开阳堡三个苍劲的大字刻在花岗岩的大石之上,气势不凡。

沿着破损的石阶上到玉皇阁,顿时眼界开阔起来。

一块同治年间的石碑躺在城门之上,保存完整。
造型考究的楼檐,让人敬佩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手艺。
据记载玉皇阁最后一次依照唐代式样重修还是在清同治年间了。即使如此后人看到的遗存依旧令人赞叹。

近些年来不时会有喜欢古迹和摄影的游人到此一游。
农业学大寨,那个年代的遗迹也是历史。

今天是大年初三,河道里这辆三轮车坐的一定是来开阳堡村串亲戚的。

站在村子的北侧看到的玉皇阁。玉皇阁、城隍庙、观音殿、古戏台等共有十九之处之多,只是目前有些仅存房基,有几处被封起来保护了。

规则堂,听村民讲这是古堡的议事堂,相当于如今的人大会堂了。

残破的真武庙,不过上去看看还是很精彩的,下面五张精美的古画就完好的保存在墙上。

真武庙前的这座残碑是嘉靖三年立。下面两张图片是碑文局部。



已经用木板封存起来的的阎王观音殿?透过板隙可见里面精美的泥塑保存完好。

开阳堡的鼎盛时期是在唐代,估计这也是根据现存的建筑推算出来的,不过看着光滑如镜的石路可以想象的到当年客栈林立,商贾遍布,车水马龙和川流不息的人群。

透过眼前的残破,耳畔似乎听到了久远的车马声和小贩的吆喝声。如同时光穿越。。。
喜欢古村残迹喜欢乡村僻壤的我,敬仰之情由然而生,手中的相机快门在不断的按下记录着,算作和2000多年古人的一次亲密接触。我在想再过百年这里会是何等光景呢?


昔日的车水马龙留下了深深的车辙,繁花落尽留下的只有久远的历史气息。。。
坚固的城门基座,绝对不是豆腐渣工程,古代工匠的诚实忠厚是不是让现代致力于城市建设的“能工巧匠”们汗颜?

历史可鉴,一位村里的老人坐在弥勒佛殿边晒着老阳(太阳),他的脑海里一定还存有多年前更多更好的记忆。

路遇一位开阳堡的中年汉子,我说给您照张照片可以吗?可以,汉子爽快地答应着,只是面对镜头他口中吸进的烟久久不肯吐出,似乎是怕破坏了我的拍照。

直到我发现说,您吐出来吧,那一股浓浓的烟柱才从汉子的口中喷出,在黑影里久久地向空中散去。。。

一位忠厚的中国农民。随后他还带着我们走了几处遗迹,只是他浓重的口音让我们听得似懂非懂,好在去之前做过功课还能知道个大概。
照片中手里提着纸袋穿过城门洞正在介绍的就是这位村民。
开阳两个红红的大字书写在庙前上。也许当年从坡下河对岸老远就可以看到开阳堡,也许就在几十年前开阳堡也是十里八乡的人们向往的地方。
不知你喜欢开阳堡吗?如果您喜欢过几天您再来看看古堡的村民民居的现状吧。
谢谢您欣赏!
祝您元宵节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