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国外的小外甥女放假回来了,一年不见又长高了不少,五年级的孩子已有一米五八的身高,周末便住在了我们家里。这不,周六吃完早饭便拿着去年的小鱼网和新做的小水桶跟着我又去了东郊黑庄户老丁的荷塘。
十几天不来,荷塘里的荷花更加茂盛,有的荷径顶着荷苞窜的有两米高,在清晨的阳光下格外醒目;而巨大的荷叶也不甘落后摇晃着雨伞大小的叶子紧随其后;盛开的荷花白的像六月雪点缀在绿色的荷叶丛中随风摇曳,粉红色的荷蕊地躲在荷叶下面不肯见人,不时会有几叶或红或白的花瓣随风飘落在荷叶上、池水中,令人惜怜;一只只饱满圆润的莲蓬枝枝丫丫地一律朝上,等待着采莲的农人;几只娇嫩的莲蓬初出雏形,荷瓣已落去六七,细嫩艳黄的花蕊围托在莲蕊周围,不时会有一只嗡嗡作响的蜜蜂钻进花蕊撅着小屁股忙作一团;间或有那熟透的莲蓬错过了最佳的采摘时节失去了嫩绿和挺拔,悄悄地垂下了头。站在堤埂上,望着眼前的美,只得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和大自然对人类的无私给与,正是
“人间有笔应难画,雨后无尘更好怜”,我想也许这就是为何自古以来不论是平常百姓还是文人墨客都喜欢诗歌、作文、绘画欣赏这千古不变的荷花之美了。
走进荷塘,外甥女顾不得捞小鱼拿着相机拍个不停。我便去与老丁两口子打招呼,只见小屋旁的柳树上挂着一幅一尺见方的告示上面有画上面还有几个字,还没来得及细看迎面走来了老丁,已是满身泥水,裤子、胶鞋早已湿透。老丁告诉我许多客人来此拍照、观赏走时都会要几只荷花、莲蓬,认真的老丁必会踏进没膝深的荷塘里采摘那似开未开含苞欲放的让客人带走,这一个早上出入荷塘里几次了恐怕不会记得。看得出,苦些累些老丁心里愿意、高兴,因为总比被人随意掐折以至损毁好。此时我才恍然大明白,树上新挂着的告示并非空穴来风。我在5月的博文《夏日荷趣》其中信马由缰写了一段:或自采一只大如脸盆的荷叶或掐几只含苞欲放的荷花。我只顾文字的随意或许给老丁俩口子带来些许烦恼,实在是过意不去。
时下,正是荷花盛开、收获莲子的季节,赏荷、摄影以及买莲蓬莲子的人络绎不绝,我们欣赏美景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感谢老丁以及很多和老丁一样的本地人、外地人,感谢他们辛勤的劳动给我们北京人营造的一处处休闲赏花的好地方呢?我们真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诗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想,古人尚讲究只能远远观它而不能玩弄它,文明进化了千年,今人恐怕不会还不如古人明辨是与非吧,也许我这么解释古诗十分牵强了。
来人三三两两地逐渐多起来,马路边的车已排起队来。我也招呼在荷塘边与三只白鸭嬉戏的外甥女该回家了,看着她一手抱着老丁送给她的荷花,一手拎着有十几尾小鱼的水桶那兴高采烈的样子,我知道明年她还会再来。
(写于2009年7月26日)

似曾相识,只是都长高了。

真美!

听说你们的三个兄弟被小黄给吃了?你们可要小心了呀。

别怕,伸把“手”,我帮你过桥。

大家都不要乱掐乱折了,我愿给这个告示当回广告模特。

老丁采摘的都是最好的荷花,为的是让你带回一份好心情。

芙蓉向脸两边开
笑摘荷花共人语

美丽的荷花塘,明年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