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谈养生保健
(2009-05-14 10:02:26)
标签:
养生杂谈 |
分类: 生活情趣 |
彭祖说:但凡是人,不可能没有欲望,只有应当慢慢去消除。人心无杂念,只有真气在体内游动,气息得到了调理,人也才不会生病。又说:养生的方法不在繁多,只要能做到不追求衣饰的华美,不滥食,不贪恋淫声美色,不计较胜负得失,不计较荣与辱,心不受到劳累,精神不崩溃,也就可以活上千岁了。
《吕览》说:年岁活得长的人,不是从他命中注定的短命中延续得来的,而是生命本身的寿限就有那样长。要活满注定的寿数的关键在于去除危害。但哪些是危害呢?太甘、太酸、太苦、太辛、太咸,这五种味道充斥与身体中,对生命有危害。大怒、大喜、大忧、大恐、大哀,这五欲对人的性神发生了作用,也可对身体产生危害。大寒、大热、大燥、大风、大湿、大雨、大雾,这七象触犯到了精髓,也可产生危害。
《周易》提示,人80岁才开始衰老,160岁是人的天寿。衰老是大自然的必然规律,任何生命都逃脱不了衰老,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阴阳消长的过程。人生如一个太极钟,按照太极阴阳气化原理,衰老应该开始于阳极期,因为阳极则则阴长,盛极则衰,所以阳极人才开始衰老。如日到中午则昃,按照太极钟的原则,80岁处于阳极期,所以80岁才开始衰老,然后现在的人30多岁就见老了,这是养生不好的缘故。延缓极期,推迟衰老的来临,在少年时代尽量发展智力,推迟性成熟期的到来,人的大脑6岁儿童就已发育成接近成年人的水平了。避免早恋、早婚、早育,延缓阳极期。生活节奏快的人,阳气盛的人易衰老。
一、
要如何养生:
东方养生的两大法宝,静养与动养,按照《易经》的阴阳原理,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喜欢练动功的人,会增强精力,提高工作效力。喜欢练静功的人,会降低人体的消耗能量。(动功:跑步、游泳、打球等;静功:静坐睡眠,闭目养神等)两者各有利弊,动者刚强,精力旺盛,但寿命不比静者长,就象虎豹喜动比龟蛇的寿命差距极大,老太婆的寿命一般比老太爷长。强调阴阳调和,动静相宜,互相交替,如果你肥胖,腹围大,血脂高,胆固醇高,有这方面遗传因素的人,应以动养为主,静养为辅,反之则以静养为主,动养为辅。传统养生告诫:运动不要太过分,静养也不能太久,太过,事物都是物极必反的,要刚柔相济。研究表明:寿命与呼吸频率成反比,呼吸越慢寿命越长,呼吸越快,寿命越短。龟每分钟的呼吸只有4-5次,而一般人的每分钟呼吸多达12-20次。
二、黄帝内经的启示
①《黄帝内经》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②《内经》告诫:劳逸都不能过度。
久视伤血:眼观过度伤心神,心主血,故伤血。
久行伤筋:行走过度伤肝,肝主筋,故伤筋。
久立伤肾:久立伤了肾气,肾主骨,故久站伤及腰、腿、骨、腰为肾府。
久卧伤气:肺主气,久卧使肺呼吸受约束以致受到损伤。
久坐伤肉:久坐则脾运化受到影响,故久坐伤肉,《内经》提示过度劳逸都易伤及人体脏腑而生病。
③内经中五行生克的道理: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此五行相生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此五行相克也。五行与五脏六腑的关系。金主肺与大肠,木主肝与胆,土主脾与胃,火主心脏与小肠,水主肾与膀胱。《黄帝内经》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素问·五行大论》均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悲伤肺,喜胜悲,恐伤肾,思胜恐;”七情切忌过激,喜、怒、忧、思、悲、惊、恐七情养生要调和而百病不生。根据五行生克的道理,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做人要心态平衡,遇到任何事都要冷静对待。
三、锻炼大脑,改善大脑功能:
人一天约有13亿念头,念头对大脑损伤很大,尤其恶念伤害最大,一个充满邪念,恶念的人是不可能长寿的,因为邪恶之念产生时,身体内会产生一种毒素,而使自己慢性中毒。据国外科学家做的实验,人在妒忌别人时,体内产生的毒素足以毒死一只小老鼠。助人为乐的人,心里充满咯额快乐,身体内会产生对人体有益的内分泌物质,所以可以长寿。孔子在《论语》里说:“仁者寿”,就是说,善良的人寿命长,可见为人要宽宏大度,多积德行善。
四、延缓衰老吃什么最好?
豆浆、豆腐、豆芽、灵芝、茯苓、何首乌、黑木耳、黑芝麻、玉米、蜂蜜等。
五、治病先治心:
前一篇:读《易》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