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沭大名士张宝信

(2025-02-20 16:53:30)
标签:

临沭县

大名士

张宝信

分类: 蒙山沂水

 

    临沭大名士张宝信

 

张宝信(1860-1915),字实庵,山东省临沭县郑山街道张南埠子村人。幼年习儒,以“超等第一”考取廪生。虽然他的八股文写得很好,但是终生没能考中举人,长时间以教书为业。

      临沭大名士张宝信
                 张宝信画像


清代中后期,临沭县有位进士吴步韩(1798-1866),字锦堂,号小岩,擅长古文,名噪一时。张宝信青年时期就酷爱吴氏之文。吴步韩死后,所著之诗文散失,张宝信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四方寻觅,“访之故老,询其里宗族戚畹与其年家故旧之后裔,又或搜罗于古刹颓垣野桥荒冢之间”,并将所收诗词文章辑录成册,时常揣摩研读,对其提高古文水平,大有裨益。

张宝信后来被常州府阳湖县知县、郯城县马头镇人孙花楼(名友萼,字华楼,又称花楼)聘为幕僚,时常与阳湖流派的众多贤士名流谈论古文,切磋技艺,加之著作实践,使其古文功力更为深厚。

张宝信所做古文,“骈散各体,无不超妙”,“与小岩先生直可抗席”。当时郯东北一带的碑文、祭文、呈文,多出于其手。他一生留下了大量作品,可惜在他死后散失殆尽。现存的《两铭精室文稿》,系由柳庄靖镒抄录保存。其余的诗、赞等,只有少量零星地散存民间。

张宝信一生读书甚多,知识丰富。他的诗文中时常出现一些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医药术语。在阳湖时,张宝信曾为清嘉庆时养拙居士的《七巧图》写了一篇序,句用“七”字,共用288个“七”字的典故与名词,近《辞海》中“七”字条目的3倍。

张宝信有较深厚的医学造诣,常为贫苦乡邻治病。1901年,他在送别好友吴子铭医师时,写了一篇序言和两首诗,近两千言,句中用近120味中草药名,将吴医师高明的医术、坎坷的道路及自己的仰慕与惜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张宝信治学精神严谨,一丝不苟。他看到郯城县志上载子路宿石门一事,便作了认真考证,指出子路所宿石门决非当时郯之石门(今属临沭县),并举出全国有20余处叫石门的地名,均一一作了详细说明。

张宝信擅长制艺,古文精湛,才华横溢,刚正不阿,但屡次赴试未登乡闱,转而愤世疾俗。曾自言:“能刚而不能柔者,难容于世也;能直而不能曲者,不合于时也。”他针砭时事,语言风趣,词藻华丽,诙谐幽默,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在为王梦禹《金莲灯词》一书所写的序言中,张宝信愤然说道:“科场舞弊,试院行私;簠簋不修,苞苴竞进。彼南宫之取士,若西邸之卖官。獐头鼠目之俦,偏要居津;獠变驿羞之辈,惯舞回波。鹦鹉舌尖语欺人,麒麟楦虚形炫世。冬烘俗子,多凭贿赂以得官;春搜学士,不解文章为何物。若辈之虚荒奚似?当借观于牛鬼蛇神;斯人之通塞何常?或得力于猫儿狗儿。都尉竞云烂羊胃,不嫌铜臭薰天;高文未必占鳌头,谩诩金声掷地。穷措大空探二酉,叹寒乞相之无能;富家翁不识一丁,赖孔方兄以致用。”

除了诗词歌赋、古文制艺外,张宝信还用通俗的口头语言,以顺口溜的形式,写了雅俗共赏、思想性很强的大量“赞”诗,至今民间转抄不歇,世代流传。某年除夕,张宝信与几位好友闲谈,有人请其以辞灶为题作赞,张宝信稍加思索,便吟出一篇《祷灶王》赞文:“灶王灶王,你上天堂,你若是见了咱家的玉皇,你就说:世上有个张君郎,这二年日子过的不咋样,你叫他多降吉祥,少降灾殃,这也是咱爷们的一脉情肠。”灶王姓张,玉皇姓张,作者也姓张,他与灶王、玉皇并论一家,构思巧妙,文辞朗朗上口,好友们听后无不拍手叫好。

张宝信在《洋烟枪赋》中,将鸦片鬼的丑态,吸鸦片的害处,描绘得维妙维肖,入木三分,挨骂的人虽觉不快,但甚爱其文,还是由他自己把此文保留下来。张宝信写的《瘟牛叹》,对“牛”的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同情,为“牛”鸣不平。在《肉头赞》、《约地段》、《赞吴元勋药铺》、《掏腰包》等赞文中,有嘲骂,有讽刺,有规劝,有歌颂,都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临沭地方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张宝信对他所处时代中的丑恶现象及为富不仁者深恶痛绝,给予了辛辣的嘲笑、切齿的痛骂。后人以为他好骂人,并把一些庸俗的骂人故事移植到他的名下,久而久之,便把他的形象传歪了,他成了“坏才”的典型,但这已经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张宝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