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官方认定40位民族英雄
标签:
民国时期民族英雄40位 |
分类: 文章摘编 |
民国时期官方认定40位民族英雄
1937年6月,抗战前夕的中华大地,民族危亡,风云激荡。伴随着民族意识的伟大复兴,历史需要人民觉醒,时代呼唤民族英雄。国民政府顺应时代潮流,隆重推出“表彰民族英雄议案”。6月3日至4日,在国民政府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张道藩的主持下,专门就“表彰民族英雄”的议案予以研究。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研讨,最后认定40位历史人物为民族英雄:
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以我国历史悠远,代有特起人物,亟应表而出之,藉作人群楷模,增強民族自信力,对于表彰民族英雄一案,经长时间之讨论,結果决定先就:秦始皇,蒙恬,汉武帝,霍去病,张骞,苏武,马援,窦宪,班超,诸葛亮,谢玄,唐太宗,李靖,李勣,刘仁轨,王玄策,郭子仪,李光弼,宗泽,韩世忠,岳飞,文天祥,陆秀夫,元太祖,耶律太后,拔都,明太祖,郑和,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宋应昌,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史可法,秦良玉,郑成功,左宗棠,冯子材等四十人,征求传记。
“民族英雄”的内涵,一般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现代汉语词典》对“民族英雄”是这样解释的: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
这40位民族英雄中,既有开疆拓土的开国皇帝,也有能征善战的谋臣战将,其中还有两位女性(耶律太后、秦良玉),比较具有代表性。但还不够全面,颇有遗珠之憾。历史上还有很多叱咤风云的仁人志士,例如汉代大将军卫青,东晋军事家祖逖,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捐躯平壤的左宝贵,等等,都应该名列其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