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雅量传》注释

(2022-09-27 13:37:18)
标签:

费邑杂考

费县历史

费县名人

王雅量

传记

分类: 王雅量辑

 

《王雅量传》注释

 

王雅量1,字有容,号左海。万历甲午举人,甲辰进士。任阳城令,政务慈祥。

一日,大风晦冥,境内大道傍杀人,尸投井中,莫知主名。邑人某,素无赖,向姊家偶卧,面色惨沮,意态仓皇,去杀人之地近。众疑之,鸣诸官。讯之,服,狱具结,牒当道。雅量心不释然。异日偶讯一囚,自供平日恶迹,有杀人投尸于井之事。问其月日,正大风晦冥日也。乃恍然,即欲陈之当道,白其冤。刑、胥争以为不可,曰:“刑者,成也,一成不可易。今自讯而反之,得无启上台之疑,于官不利乎?”雅量曰:“吾期无冤民足矣,即缘此罢归,亦甘心焉。”遂以后囚抵法。当道谓其不讳过,益重之。某无赖子得释。新城王象晋2作《平反传》纪其事。邑人立生祠祀之。

已而取为广西道御史,丁父忧回籍。起复,补辽东监察御史。至辽,则修守备,练兵筹饷,军威为振。适火灾屡见,又有妖猪之异,乃疏陈时政,略曰:

臣奉命按辽,于本年四月十八日入境,接得邸报,抚臣郭光复于四月十五日上本,内称:三月初七日长宁守堡天火一次;初八日长安守堡天火一次,歪头山等五处椲杆各起火一次;四月初二日,椁头枪炮各起火一次。此皆臣未入境时事也。臣初闻不胜惊骇,比臣入境后,五月二十日午时,西平守堡东北城边起火,四散飞烧,城中军余房屋烧毁十之六七,并男妇牲畜军器等项,惨不忍闻。臣计辽东自三月至五月,为时几何?而火灾凡五见焉。至于椲杆起火,枪炮起火,则尤为可异。臣入境以来,寝食不宁,朝夕焚香吁天,虔祷火神,仍戒大小将吏,恐惧修省。不意火灾之外,又有可异者:五月二十三日,宁前白塔峪堡产小豕一只,一嘴两身,八腿,两鼻孔,两眼睛,两旁两耳连生,后有两尾。窃念异不虚生,孽非空兆。豕虽小畜,形实异常。火灾之后又见此物,亦怪矣。

臣惟火灾自古多矣,大率为危乱之先机。占者因其发于何地何时,以上察天心而默窥其朕兆,断断乎其应如响。臣向者候命都下,见雷火之灾,烧及武库;今辽东火灾,复见于五,三月之间。夫武库,兵也;辽东,用兵之地也。总之为兵象无疑。臣考元初四年二月内,火灾兵物一百一十五种,时有羌叛,大发兵御之,十余年兵革不休。又考开元中,雷震石飞,龙厩灾,占曰:“天火烧厩,兵大起。”今所谓烧毁兵器,烧死人畜者,与前事吻合。臣故曰总之为兵象也。

臣又考古之豕妖与今日极类者,晋孝武十三年,京都人家豕产子,一头、二身、八足,后应为宰相不恤朝政,近习渐乱国纲,此皆臣按传记而言,非臣之臆说也。古有曰: “人无水鉴,当于民鉴3”又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豕妖一头二身八足,既与孝武之时若合符节,则其应岂能独异哉?

疏入不报。

时山东大饥,人相食,而御史刘光复5以高声忤旨,幽囚囹圄。复上疏,请布德行仁,赦过宥罪,略曰:

臣读汉史,文帝之诏曰:“方春时和,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民有阽于危亡,为民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赈贷之4”况今岁何光景?山东又何光景乎?臣闻山东相传者曰,从来无此饥荒。盖往年高下旱潦,间有小获,民得移粟于数百里内。去岁千里旱蝗,野无青草,入秋即食树皮,树皮尽,死者枕藉于沟壑,强者啸聚于山林,渐生斩木揭竿之变。安邱诸贼已几酿大祸,赖抚按诸臣,明而熟于计,一时荡定。然而治标之剂,尚当救于根元;无米之炊,岂能作于巧妇?入春以来,其忧方大也。夫饥寒切身,不能有其子,彼不逞之徒,自知寇亦死,不寇亦死,寇则死迟,不寇死速。即断手刖足以示,令弗能禁矣!臣为今日计,一切桔槔无益于数,若皇上大发内帑,遣使赈贷。或不然,请饬抚按布政,尽搜括库贮老银。管廉干有司于河南等处,给照籴粮。西则自运道而来,东则由海上而下,外有泇、泗、汶、济、胶诸水,皆能浮小艇,分散各邑郡,与驱牛马者相万也,庶几哉活民万分之一乎?臣故曰在布德施仁者,此也。臣闻宋程颐之谏其君折柳也,曰“方春时和,万物发生,无故不可轻折”6,夫草木无知,古人引君于志仁如此,况推之血气心知之属,其矜全而保护之者,又当何如?

臣未典邦禁,不知刑部中孰可矜疑,但知刘光复之得罪于我皇上也,以其高声,以其狂吠,臣何能为之解?臣惟读《虞书》,记“皋陶飏言曰念哉”7注解:“大言而疾曰飏。”是皋陶之事虞帝,固曾高声矣。即就皇上所罪“狂吠”,臣思犬之狂吠,无非为其主,光复之狂吠也,不知欲陈何辞!想亦无非为主之心耳。光复之罪,犯于失仪失序之条。光复之心,无非事皇上于尧舜,而竭赤心于犬马,其情固可原矣。不然,东西南北之人,何德于光复而合辞、单辞,甘渎皇上而犯不测?谓其为党也,则曹分局异,何自为党?谓其为名耶?则连章累牍,不胜其名。总之各自尽其心,以求无负于皇上,惧其有愧于光复而非为光复也。

臣窃睹皇上好生之德,洋溢四海,每议一狱辄曰恐株连无辜,致伤天和。海内传闻,咨嗟太息。其独介介一光复者,无非以光复轻躁,聊为惩创,旋布解网。然自夏而秋,自秋而冬、冬而春,中间祈寒溽暑,困顿忧思之苦,光复已备尝于囹圄之中,其惩创不为不久矣!臣闻光复孀母已近八旬,旦暮涕泗,奄奄殆尽,夫臣等受皇上爵禄之荣,然且目断于陟屺、泪洒于瞻云,而况光复如失母之麂就于执中;光复之母如失子之猿,啼于岸上,其悲切更当何如也!皇上大孝锡类,应不忍光复母子之就毙也!光复母子之生机,悬于皇上一念之转,而天下已颂皇仁浩荡,如嘘枯吹槁,远迩被太和矣!况光复感皇上再生之恩,图犬马以报者,又当何如哉?臣故曰赦过宥罪者,此也。

又不报。

雅量见时事日非,且母老八旬,遂一意乞休。章凡五上,辞极剀切,其疏曰:

臣自四十三年四月出关,巡历辽东,周年差满。臣孤,无次子,母老八旬,更值上岁瘟灾流行,遂以乞休哀恳皇上者三,未得谕旨,延至今春,自谓幽黜可去。已而蒙皇上器使存留,又自谓不日得代可去。不期本年四月,闻臣母痛臣妻之亡也,饮食减少,日益衰病。臣一时惊忧无措,遂于本月十七日具陈下情,哀恳皇上放臣休致,乃静俟旬日,天听高高。伏念皇上大孝锡类,至仁覆物,且以人情度之,臣言自是非假,必无不怜臣者,想检发有日,后本当静俟,但臣情已万分迫切,非迫于臣之亡妻也,妻既亡矣,去亦何救于妻?且人臣亦无妻亡去官之义也。第念臣母向者衰老,今病伤心;向止思子,今又痛妇,痛妇无聊,思子必倍矣。

臣向托妻8代臣事母,今代者并无,臣忧转甚矣。臣思甚忧甚,而束于封疆之义,不能径遂,则饮食亦减,元气渐衰。向年疏陈头目齿耳之疾,不觉大发。及延医诊视,则曰:“徒头目齿耳之疾也,实有二年积块,今且愈长。”扪之左胁,果然。臣方知二年以来,饮食少,神思愦,皆是块为之也。臣疾昔以忧而得,今以忧而长。忧之如何?惟有见臣之母,臣母喜游子之归,则臣母病愈;臣遂戏彩之欢,则臣病亦除。此外别无可觅之医方。

臣有旦晚就毙耳,教臣者曰:“人臣既委质国家,不得复顾其私。”臣亦熟思,君恩至重,未报万一,但巡方久完,又抱疴杜门,虽有如无,留之曷益?解臣者曰:“尔家尚有儿女犹可慰母。”不知平日问安之孙,可以分甘娱目。若披麻号天之孙,更以触感伤情耳!此臣之日夜摧心,而且自廑性命之忧者也。伏乞皇上念臣待罪冲边二载有余,亦曾焦劳于抚镇皆缺,地方多故之事,原非规避之人,慨然放臣生入玉门,母子相依于暮景,即黜臣、褫臣,无往非皇上天覆地载之恩。臣苟一夕尚存,当颂皇仁之浩荡,祝圣寿之万年,为犬为马,世效衔结矣!

朝廷以辽东重地,借以弹压,至四十五年,始得代回籍。

四十六年,复差巡抚按陕西。辞之益力,上不允。不得已,于十月入关,正值武闱大比,上疏条陈时宜,切中时弊,其大略有四:一曰严进场之法纪,一曰鼓边方之骑射,一曰严中后之稽察,一曰尽才谞之实用。又以彗星屡见、奸宄窃发,复上疏极言修省之道。而修省之实则曰:严保甲以缉奸邪,明乡约以消左道,惩贪墨以杜掊克,而又时赈济以收人心,时不能用。

十二月十二日,忽闻母病几殆,遂即日草疏请告,又即日缴印、缴批而行。比归,栖迟子舍,色养并隆,刀圭匙箸,无不亲供。旋升广东参政,曰:“古人不以三公易一日,吾奚忍绝裾远事岭表乎?”上疏,坚辞不赴。

壬戌春,莲妖9徐鸿儒辈谋逆,倏而滕、峄、邹、郓皆陷,声言破费县据蒙以为窟穴。雅量屹然镇定,以安人心,与邑令条画守御,捐金募壮士五百余人,分截要害。自服兜鍪,擐甲胄,躬自巡阅,椎牛酾酒,享劳无虚日。人人鼓奋,贼闻咋舌,相戒无敢窥费境。且上书当事曰:“戈甲连天,危在旦夕。此时奏闻,天子始下敕命,选将征兵,大将军受命而行,日循六十里,至止不知几何时,而山以左将不可保。山左一摇,或下江南,或指冀北,天下事宁测耶?我琅琊杨大将军10,为当代名将,上马能击贼,下马能作露布,贼闻之皆胆寒。即今日之所以不东窥者,惧将军憩卧东山耳!但得天子一受斧钺,杨公刻期布阵,所率将士又家自为战也,穴中蝼蚁不能逃矣。”当道深然其说,旋奏闻。命下,不几日而杨肇基统兵西指,前后二十余战,而二百余万之妖氛一旦扑灭。

旋丁母忧,服阕。复起为四川道监察御史,寻掌京畿道,擢冏贰,晋少廷尉。时魏珰11煽祸,流毒缙绅,系逮周内。能执法如山,平反无阿。人代为惧,乃曰:“杀人媚人,吾不为也。”珰衔甚,矫旨勒令致仕,即怡然就道。旋里,益肆力经史,考国家故实,旁及天文、地理、方技等书,撮其要旨。逆珰败,台省交章共荐,起为光禄正卿。厘剔宿弊殆尽,约身捐俸,代偿前官长支白粮银二千五百余金,人以此益多为长者不可及。

偶染微疾,遂极力乞休。上不允,再疏恳辞。上温诏答之,准其回籍调摄。未逾年,卒于家,年六十八岁。殁后赐祭葬,赠户部右侍郎。邑人请祀“乡贤”,且立“永思碑”以志其德。

子旌贤,字学海,学问淹贯,文词秀丽,及大兵南下,城陷殉之;宾贤,以恩贡官恩县教谕,卒于任。孙芝茂,善文词,识大体;芝荣,品格高尚,不诡时趋,善诗。

——摘自清代《光绪费县志·卷十·人物

 

【注释】

1)王雅量(1566-1633),字有容,号左海,又号襟海,明代山东费县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任山西阳城县令,改任广西道监察御史、四川道监察御史。曾以御史身份巡按陕西、辽东。后任京畿道监察御史、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光禄寺正卿等职。崇祯六年去世,追赠户部右侍郎。著有《长馨轩集》二十五卷。

2)王象晋(1561-1653),字荩臣,又字康宇,明代新城(今山东桓台)人。著名文人王渔洋之孙。与王雅量系同榜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著有《群芳谱》、《赐闲堂集》、《清寤斋心赏编》、《剪桐载笔》、《奏张诗余台壁》等。

3)出自《尚书·酒诰》。

4)出自《汉书·文帝纪》。

5)刘光复(1566-1620),字贞一,号见初,明代江南青阳(今安徽青阳)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诸暨知县,后任河南道监察御史。万历四十三年因“梃击之案”上疏,触怒皇帝,逮系入狱,数千人呼号阙下,大力疏救,不久获释。明光宗时任光禄寺丞。卒后赠太常寺卿。

6)出自《宋史纪事本末》:“帝(哲宗)尝凭槛偶折柳枝,(程)颐正色曰:‘方春时和,万物发生,不当轻有所折,以伤天地之和。’帝颔之。”

7)出自《尚书·虞书·益稷》:“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

8)王雅量之妻孙氏,本县孙继成之女。万历十三年婚配王雅量,代替丈夫在家孝事翁姑,封赠为孺人,万历四十四年病逝。

9)莲妖:指白莲教,首领徐鸿儒,天启二年起义于山东郓城,活动范围遍及半个山东省,给明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10)杨大将军:明代著名将领杨肇基(1581-1631),字太初,号开平,沂州城子村(今临沂市罗庄区付庄街道城子村)人,祖籍湖广石门(今湖南省石门县),因世袭得官。崇祯初年因功加官锦衣卫千户,授五花封诰,左都督、大将军、正一品。卒后追赠为太傅太师,谥号“武襄”。

11)魏珰:指大太监魏忠贤,明熹宗时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珰是古代妇女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汉代武职宦官的帽子上也有这种装饰品,后以“珰”借指宦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