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费县有关的成语:食言而肥
(2021-11-07 06:53:23)
标签:
费县历史古地名五梧朱田镇由吾村 |
分类: 费邑杂考 |
与费县有关的成语:食言而肥
成语“食言而肥”的意思是:把谎言当饭吃,所以肚子肥胖。
“食言”二字,最早出自《尚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孔颖达传:“食尽其言,伪不实。”所谓“食尽其言”,就是说出的话又全部吞没。意谓不履行诺言,言而无信。
成语“食言而肥”的出处:
《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记载:“六月,公至自越。季康子、孟武伯逆于五梧。郭重仆,见二子,曰:‘恶言多矣,君请尽之。’公宴于五梧。武伯为祝,恶郭重,曰:‘何肥也?’季孙曰:‘请饮彘也!以鲁国之密迩仇雠,臣是以不获从君,克免于大行,又谓重也肥。’公曰:‘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饮酒不乐,公与大夫始有恶。”
春秋鲁国大夫孟武伯,说话一贯言而无信,鲁哀公对他很不满意。有一次,鲁哀公在五梧举行宴会,孟武伯参加,有个名叫郭重的大臣也在座。郭重长得很肥胖,平时颇受哀公宠爱,因而常遭孟武伯的嫉妒和讥讽。这次孟武伯借着向鲁哀公敬酒的机会,又对郭重说:“你吃了什么东西,怎么这么肥胖啊?”鲁哀公听了,很觉厌恶,便替郭重回答:“食言多了,能不肥胖吗!”这句话分明是反过来讽刺孟武伯惯于说话不算数,而且是当着群臣之面,出自国君之口。孟武伯听了,顿时面红耳赤,十分难堪。
鲁哀公表面上说的是郭重,其实暗指的是把持朝政、架空公室的“三桓”。特别是那个“肥”字,直接戳中了季康子季孙肥的心窝。这样尴尬的宴饮,气氛当然不会轻松愉快。鲁哀公和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之间,从此产生了隔阂。
春秋古地名“五梧”,还曾出现在《左传·哀公八年》中。
《左传·哀公八年》记载:“三月,吴伐我,子泄率,故道险,从武城。……吴师克东阳而进,舍于五梧,明日,舍于蚕室。……明日,舍于庚宗,遂次于泗上。”
译文:“三月,吴国攻打我鲁国,公山不狃领兵先行,故意引导吴军走危险道路,经过武城。……吴军攻下东阳而后前进,驻扎在五梧。第二天,驻扎在蚕室。……第二天,住在庚宗,就在泗水边上驻扎。”
西晋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说:“五梧,鲁邑。今费县西有五梧城。蚕室,鲁邑。或曰今滕县东三十里有蚕母山是也。案,春秋滕不属鲁,亦应在费县西北境。”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五梧城在(费)县西。哀二十五年,公至自越,季康子、孟武伯,逆于五梧,公宴于五梧,即此。”
清代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说:“五梧、蚕室、庚宗,……三邑当在费县、泗水之间。《通志》、《府志》五梧系费县,备考。”
根据前人的考证成果,“五梧”这个古地名,在费县的西部。从费县西部的山川地理环境,结合方志资料加以综合分析,“五梧”应该就是今天的费县朱田镇由吾村。
清代《光绪费县志·山川·南条山》说:“由吴崮,县西南三十五里。……或曰‘由吴’,吴师伐鲁,道由此也。西北吴王崮,亦以吴师得名。”
清代高晙《游王季佳别业记》,开头写道:“王季佳之别业曰由吾村,或曰‘诱吴’,即公山氏误吴兵山行处,然不可考。”所谓“不可考”,是说没有留下什么历史遗迹。
由此可知,成语“食言而肥”的发源地在费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