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代王良弼《重修季文子庙记》注释

(2020-11-24 02:47:16)
标签:

季文子

文峰山

季孙氏

王良弼

分类: 费邑杂考

 


元代王良弼《重修季文子庙记》注释

 

【原文】

重修季文子庙记  [元]王良弼

季文子,鲁大夫,讳行父,季友之孙,是为季孙[1]。文公六年[2],公俶[3]为政,使聘于陈[4],遂娶而归。惟公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绥怀[5]远迩,有大臣节。观于谏莒仆之赂[6];使齐归汶阳之田[7];如晋致苕丘之执[8];见晋侯之不敬,知其不为盟主[9];谓齐侯伐有道,知其不免于难[10]。其嘉言善行,俱载鲁史,不可历举。

[11]周之衰,晋、楚争盟。鲁欲与[12]楚,文子不可。遂往来齐、晋,交聘[13]诸国,周旋其间,不避艰险。使诸夏之盟不入于彝[14]者,公之力也。

至襄公五年[15]冬辛未,公卒。《传》曰:“大夫入殓,公在位,宰庀其家器以为葬具[16];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17],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君子以为“相三君而无积”。

于戏!余于是益知公之忠于鲁也。当宣成[18]之际,禄去公室,政在大夫,三家擅鲁之权,人各私其己、肥其家。公独不然,禀[19]恭俭之资,守清忠之操;不以宝玉为悦,而以安社稷为悦;不以妻妾之奉菲薄为忧,而以宗庙颠废为忧。公之存亡,鲁之安危系焉,诚社稷之臣也。

且富贵,人之所同欲,公独视之恬然。非其胸中素有所存者,能如是乎?相其君,显其名于天下,不能者能之乎?字[20]其民,施其泽于国,不贤者不能也。非若叔世[21]之臣,事君之礼薄,奉己之禄厚,食前方丈[22],侍妾数百,衣锦曳绣,殊方[23]之物毕填其第,苟不为贿赂之污者能几乎?故闻公之风者,贪夫廉,鄙夫悫[24].其有功于名教[25]也如此。

若夫宣立而纳赂于齐,使晋求遭丧之礼,亦公生平少疵[26]。人非尧舜,安能每事皆善?大抵《春秋》之法[27],责备贤者,录人之善,不讳人之恶;纪人之过,不掩人之功。是故孔子称管仲则大其功而小其器[28],岂可掩公之善哉?

夫费[29],公之食邑也。费人思公之功不能忘,筑祠祀之,历代以来绵绵不绝。暨金明昌间[30],道士杜公于祠阴结茅为庐,开石引泉,以为栖寝之所。右有泉一泓,其味清冽,遂名“龙泉观”,世掌所祀。逮皇元[31]诏忠臣烈士之祠,有废者官为之葺,是以公祠得而举也。厥后,有道士颜志佑来掌其祠,见庙像为风雨所颓,乃集里人而告之曰:“维公之堂,自经中原板荡[32]之后,间有修之,皆未可观。今欲崇其堂,民愿役者听。”佥曰:“维公之灵,邦人所赖以安。凡有水旱疾疫,祷之立应,蒙公之赐甚厚,敢不趋其事!唯命是从。”志佑于是鸠工斩木,自戊午[33]冬始厥工,民之趋事犹子事其父也。越明年己未春工毕,四方来祀之者方可瞻仰。

志佑一日告余曰:“堂既成矣,欲勒石以纪其事,子盍为我志之?”余曰:“噫!公之忠烈,著于天地,非鄙人俚语所能尽。”固辞之,弗得,而遂为之记。 (选自《光绪费县志·卷五·祀典》)

 

【作者简介】王良弼,元代御史台官员。

【题解】季文子(?-公元前568),即季孙行父,春秋鲁国上卿季友之孙。他担任鲁国执政33年,先后辅佐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位国君,居官清廉,被后世誉为廉吏楷模。卒谥“文”,史称季文子。季文子庙位于兰陵县城西北十六公里的文峰山南麓,始建年代不详。清代《康熙费县志》记载:“季文子庙:在高桥社神峰山址。金明昌、元延祐皆有碑记。”文峰山又名鲁卿山,因季文子系鲁国上卿而得名。清代《费邑古迹考》记载:“鲁卿山:山在抱犊崮东南。《齐乘》:‘季文子相宣、成二君,鲁人思其遗泽,为之立庙。’亦名季山,俗名神峰山。此山兰、峄志并载,为三县分界之处,今隶兰境者多,然山上季文子庙,犹元时费人所修,有碑记。”

【注释】

[1]季友之孙,是为季孙:季友是鲁桓公的小儿子,担任鲁国执政,是季氏家族第一代。从季文子开始,季氏称作“季孙氏”。

[2]文公六年:公元前621年。

[3]:开始。

[4]使聘于陈:出使陈国,会见陈国国君。古代诸侯派大夫见别国诸侯叫作“聘”。陈国是周朝诸侯国,在今天的河南省东部。

[5]绥怀:安抚关切。

[6]莒仆之赂:指“逐莒仆”事件。仆是人名,是莒国国君纪公的长子。纪公立次子季佗继承王位,莒仆不满,于是杀死纪公,并盗窃了许多金银财宝投奔鲁国。鲁宣公贪图其财宝,下令赐给他一块土地。季文子没有照办,而是让司寇把莒仆驱逐出境。事见《左传·文公十八年》。

[7]使齐归汶阳之田:公元前583年,晋景公派遣韩穿出使鲁国,要求把汶阳之田归还给齐国。季文子接待韩穿,与之谈论信用道义,最终保住了汶阳之田。事见《左传·成公八年》。

[8]如晋致苕丘之执:公元前575年,齐、鲁、晋、卫、宋、邾六国在宋国的沙随开会。由于此前鲁国拒绝了晋国乞师,晋厉公很生气,想拘押鲁成公。季文子主动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于是晋厉公把季文子拘押到晋国的苕丘。后来鲁成公派人向晋国赔罪,赎回了季文子。事见《左传·成公十六年》。

[9]见晋侯之不敬,知其不为盟主:事见《左传·鲁成公四年》:“夏,公如晋,晋侯见公,不敬。季文子曰:‘晋侯必不免。《诗》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命不易哉。”夫晋侯之命在诸侯矣,可不敬乎?’”

[10]谓齐侯伐有道,知其不免于难:公元前612年,齐懿公派兵侵犯鲁国西部边境,季文子说:“齐懿公恐怕不会免于患难吧?”事见《左传·文公十五年》。

[11]方:正在,正当。

[12]与:交往,交好。

[13]交聘:两国互相遣使通好往来。

[14]彝:蛮彝,也作蛮夷,指南方少数民族。

[15]襄公五年:公元前568年。

[16]公在位,宰庀其家器以为葬具:鲁襄公亲自到家中看视,季氏家臣收集家里的器具作为葬具。庀,具备。

[17]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家里没有穿丝绸的侍妾,没有吃粮食的马匹。

[18]宣成:鲁宣公、鲁成公。

[19]禀:禀赋。

[20]字:治理。

[21]叔世:犹末世,衰乱的时代。

[22]食前方丈: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出自《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23]殊方:远方,异域。

[24]贪夫廉,鄙夫悫:贪婪之人变得廉洁,鄙陋之人变得诚实。宋代欧阳修《严先生祠堂记》:“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25]名教: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晋代袁宏《后汉纪·献帝纪》:“夫君臣父子,名教之本也。”

[26]少疵:小的瑕疵。宋代真德秀《送王子文宰昭武》诗:“子今如玉雪,莹洁亡少疵。”

[27]《春秋》之法:指《春秋》微言大义的笔法。

[28]孔子称管仲则大其功而小其器:孔子评价管仲功绩巨大但是器量浅薄。《论语·宪问》记载:“子曰:‘桓公九合诸候,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八佾》记载:“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朱子文集》曰:“夫子之于管仲,大其功而小其器。”

[29]费:地名,即今山东费县。春秋时称费邑,是鲁僖公赐给季氏的私邑。

[30]暨金明昌间:到了金代明昌年间。明昌是金章宗的第一个年号,共使用7年,即公元1190年至1196年。暨,至。

[31]皇元:大元。指作者所处的元朝。

[32]板荡:指政局混乱、社会动荡。《诗经·大雅》有《板》、《荡》两篇,都是描写当时政治黑暗、政局动乱。

[33]戊午:元仁帝延祐五年,公元1318年。

元代王良弼《重修季文子庙记》注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