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唐卿《醉翁亭记碑》的七个经典瞬间

(2020-08-23 08:06:08)
标签:

费县令

苏唐卿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分类: 费邑杂考

苏唐卿《醉翁亭记碑》的七个经典瞬间

 

(一)

苏唐卿是北宋著名书法家,尤其擅长篆籀,曾受命详定天下印文。宋仁宗嘉祐年间,苏唐卿担任费县令,篆书了好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嘉祐七年(1062年),苏唐卿篆书《醉翁亭记》完毕,特地送给欧阳修亲自审阅订正。此时的欧阳修已由滁州太守入京转任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给苏唐卿回信,对自己的姓名用字提出修改意见:“‘脩’字望从‘月’。虽通用,恐后人疑惑也。”苏唐卿又多次将篆文石样寄送欧阳修审阅,几经修改,终于定稿。

篆文定稿之后,苏唐卿亲笔书丹于石,治平元年(1064年)镌刻成碑。碑的阳面是苏唐卿篆书欧阳修《醉翁亭记》全文,文末特地注明“大宋嘉佑七年冬十月庚寅苏唐卿上石于费之县斋”;碑的阴面是模刻欧阳修、赵概谢简手迹,以及苏唐卿与友人唱和诗七首。

由于交通不便,这幢石碑最终没有送到滁州,而是留在了费县。苏唐卿特地在县署西侧修建了一座高达三仞(大约5.5米)的“醉翁堂”,将《醉翁亭记》石碑置于堂内,使其免受风雨侵蚀,永久保存。

立于祊河西岸费县衙署内的这幢苏唐卿篆书《醉翁亭记》碑,与北宋元佑七年(1092年)立于祊河东岸鲁公庙内的那幢《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碑,隔河相望,相映成趣,成为费县的骄傲,被后人誉为“山左金石双璧”。路过费县的文人雅士,都会慕名观赏这两幢石碑。

(二)

明代弘治十年(1497年),洛阳举人杨惠担任费县知县。他在地下出土了苏唐卿篆书《醉翁亭记》碑,重新安置于县署仪门之下,并在石碑左上角题跋:“苏唐卿,欧公故人也。知费时,公已去滁而位相,以书请公所作《醉翁亭记》而篆之,立石于费,宋嘉祐七年也。予以弘治十年春来,篆刻土覆,微露其末,启之磨洗乃知。顾谓僚吏曰:‘欧,名相也;苏,名宰也。佳章善篆,沉二百年,而金元人未知,是可慨也!’遂命众扛竖于县仪门下,庶风雨日之不剥落云。伊洛杨惠识。”

(三)

清代嘉庆年间,著名训诂学家沈钦韩来到费县。

沈钦韩(1775-1831),字文起,号小宛,清代江苏吴县人。嘉庆十二年举人,授安徽宁国县训导。他学问淹博,自诗词、古文、骈体而外,尤其擅长训诂考证,著有《两汉书疏证》、《水经注疏证》、《左传补注》、《左传地理补注》等。

沈钦韩来到费县考察,写了一首《苏唐卿篆书醉翁亭记碑》诗。这首诗是沈钦韩对苏唐卿篆书《醉翁亭记》的考证之作。作为乾嘉学者,沈钦韩以经史考证见长,兼具诗文创作的才能。他综合两方面的长处,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精深的考证功力写成诗歌,形成了“以考证注诗”的方法。

在这首诗中,沈钦韩提到了与《醉翁亭记》有关的几个重要人物。第一个是太常博士沈遵,也是一位古琴家,他读了欧阳修《醉翁亭记》,专门到滁州观光,回家之后,创作了一首琴曲《醉翁吟》。欧阳修闻讯,作《赠沈遵》诗以谢之,首句为“群动夜息浮云阴,沈夫子弹醉翁吟”。第二个是大诗人王禹偁,字元之,因直言敢谏被贬滁州知州,有政声。欧阳修曾立王禹偁石刻像于滁州丰乐亭内,并作了一首《书王元之画像侧》诗,以示尊贤之意。第三个叫作徐生,是滁州一个书生。欧阳修与他交往密切,写有《和徐生假山》、《送徐生之渑池》、《喜雪示徐生》、《送徐生秀州法曹》等诗。第四个是陈知明,字退蒙,滁州人。欧阳修庆历六年(1046年)撰成《醉翁亭记》,陈知明庆历八年(1048年)书丹刻石,立于滁州琅琊山。这是《醉翁亭记》第一次刻石立碑。第五个是大文豪苏轼。欧阳修是苏轼考进士时的主考官,对他有知遇之恩。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恭笔敬书欧阳修《醉翁亭记》,镌刻立碑,留下“欧文苏字”的佳话。

(四)

清代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直隶顺天府举人李沣担任费县知县。他看到苏唐卿《醉翁亭记》碑已经倾覆,便重新安置于县署仪门之下,并在石碑右上角题跋:“宋苏唐卿篆书《醉翁亭记》逾二百年,明邑侯杨公出土中,扛竖县之仪门,至今又三百四十余年矣。道光二十四年秋,奉檄来费,衙署内外仅存败垣,仪门坍塌,碑亦倾覆。次年春,捐廉购料,募工自头门至四堂并署东之衙神狱神二祠及书吏办公之所,一律兴修。仪门三间,焕然一新。碑旁用石镶砌,建竖如初,庶欧苏二公之佳章善篆,永垂久远,而杨公之志,益不朽云。道光廿五年岁次乙巳小阳春月,知费县事、范阳郡李沣谨志。”

(五)

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著名诗人贝青乔来到费县。

贝青乔(1810-1863),字子木,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一生大半为幕客,过着旅食四方的生活。他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文能草檄武刀槊”、一生经历不寻常的诗人,以坎坷沧桑的人生经历和充满才情的诗歌创作,在近代诗坛上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同治二年(1863年),贝青乔受直隶总督刘长佑之聘北上京师,路过费县时,写了一首《过费县观苏子美石刻欧文忠公醉翁亭记》诗。题目中所说的苏子美,即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贝青乔看到费县衙署内的《醉翁亭记》碑刻,误以为是苏舜钦的手笔。苏舜钦是景佑元年进士,历任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推行的庆历革新,遭到御史中丞王拱辰劾奏,罢职闲居苏州,修建沧浪亭,寄情山水。庆历八年复官为湖州长史,未及赴任即病逝。贝青乔错把苏唐卿认作苏舜钦,哭错了坟头,却哭出了自己内心的酸楚。

(六)

日本侵略军占据费县城后,企图将苏唐卿篆书《醉翁亭记》碑掠走。费县人陈某获知这一消息,带人趁着夜色将石碑抬走,打算藏匿起来。抬到南门附近时,恰遇日本巡逻兵,抬碑者扔下石碑匆忙逃散,石碑落在地上摔成数段。后来,断碑被民间人士拣起收藏。解放后,费县文物管理部门将残碑断碣从民间收集起来,打算修复,不料又在十年动乱中丢失,从此不知下落。苏唐卿篆书《醉翁亭记》碑这一海内瑰宝,就此玉碎香埋,风流云散,令人扼腕。

(七)

2010年10月,费县县城实施“两河”综合改造(旧城改造),祊河西岸的龙门小区拆迁,腾出200多亩土地,新建了一座“颜真卿公园”。公园内有一处“颜真卿纪念馆”,建有东、西两个角亭,用于安放《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碑和苏唐卿篆书《醉翁亭记》碑。那幢《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碑,已于1997年重立于祊河东岸,由于“两河”改造的需要,2013年12月上旬移置于“颜真卿纪念馆”的东角亭内。

苏唐卿篆书《醉翁亭记》石碑早已毁掉,借此契机,重新刻制。所幸费县文物管理所藏有苏唐卿《醉翁亭记》碑拓片,费县民间也藏有明清时期拓片,清代金石学著作《金石索》也有载录,可以原样复制。碑座为传统的龟趺造型,碑身选用山东嘉祥出产的质地坚硬的鱼子石作为材料,由费县石刻艺术家孙兴强镌刻。碑身高2.7米,宽1.2米,厚0.4米,重达5吨。石碑的阳面是苏唐卿篆书《醉翁亭记》,以及杨惠、李沣的题跋;碑阴由费县史志办公室原副主任、副编审、费县颜真卿研究院副院长赵俊臣撰写《重立<醉翁亭记>篆文碑记》,记述该碑命运多舛的坎坷遭际。

2014年1月1日(癸巳年腊月初一)下午16:00,新镌刻的苏唐卿篆书《醉翁亭记》碑,正式安置在“颜真卿纪念馆”的西角亭内。辞别人间几十年的《醉翁亭记》碑,欣逢盛世,再获重生,洵为费县文化盛事。

  苏唐卿《醉翁亭记碑》的七个经典瞬间


 2020年8月22日在费县颜真卿纪念馆与安徽滁州客人座谈时的发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