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费县地名:肖山

(2020-07-28 05:07:41)
标签:

费县地名

肖山

萧山

肃山

分类: 地名文化


费县地名:肖山

 

费县城东有座山,名叫“肖山”。《费县地名志》记载:“肖山,位于费城东6.5公里,岚兖公路东北侧,海拔247米,面积1.3平方公里”肖山的四周,分布着“肖山坡”,“肖山东”、“肖山前”、“肖山后”等几个村庄,皆因肖山而得名。

在费县旧志中,这座山不叫“肖山”,而是叫作“萧山”。《康熙费县志·卷之一·山川》记载:“萧山:县东十五里,官道北。”《光绪费县志·卷二·山川》记载:“萧山:县东十五里。自凤山而北起杏山,再起为此山。山之北为玉带山。”清代李景星《费县乡土志·卷下·本境山脉》说:“萧山:县东十五里。自凤山而北起杏山,再起为此山。又北起玉带山,北濒治水。西对万松山,祊水出其间,北流入治,实县治东北门户云。”汉字“萧”繁体作“蕭”,笔画太多,书写太麻烦,后来逐渐简化为“肖山”。

据当地民间传说,古代有个姓肖的大将军,死后葬于此山,因此得名“肖山”。这个肖大将军究竟是哪朝哪代人氏,则语焉不详,只是笼统含糊地说是“古代”。至于他是什么原因死在此地,具体葬在什么位置,更是没人能够说得清楚。

在《大清一统志》中,这座山不叫“肖山”,也不叫“萧山”,而是“萧”字去了草头,叫作“肃山”。《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四十“沂州府”条下记载:“肃山,在费县东二十五里,官道之北。”之所以出现“县东十五里”和“县东二十五里”的差异,是因为处在山之西侧和东侧不同位置而言。“肃山”是“肖山”最早的名字。

针对费县的这座肃山,中华民族史专家何光岳《东夷源流史》研究认为:“这个肃山,当以肃人居此而得名。”历史学家吴泽《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认为:“肃亦殷属国,肃称‘东肃’,在殷东土也。董作宾氏说:‘肃,疑即肃慎氏,为殷时东方的属国。’”

肃慎又作息慎、稷慎,是东夷集团鸟夷的一支,以鹔鹴鸟为图腾,五千年前由燕山南迁至山东半岛。因其居于东方,故称“东肃”。商朝中叶的殷墟卜辞中有“有囗来自东肃,乎囗告井方”,“东肃告曰兒白”等文字记载。史学界认为,肃慎氏起初居住在泰山之东、蒙山附近。蒙山是东夷部落的圣山,费县地处蒙山南麓,费城以东的这座“肃山”,正是东肃族的地望。大约是在尧舜时代,肃慎氏定居在“肃山”一带。《竹书纪年》说:“帝舜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舜帝是东夷族的联盟酋长,肃慎氏是舜帝的同族,也是舜帝的下属部落,所以有义务向舜帝进贡弓矢。“肃山”西北侧靠近祊河、浚河,东南侧濒临朱龙河,四周平畴沃野,适合人类居住繁衍生息。

肖山古称“肃山”,得名于鸟夷中的肃慎氏,是费县上古时期属于东夷部落的又一明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