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伟大之处
(2014-08-13 17:46:46)
标签:
颜真卿研究道德楷模伟大人格 |
分类: 颜真卿辑 |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颜真卿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在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和颜真卿。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颜真卿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被后世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继承传统而又有创新,博取众家之长,书风雄强浑厚,气势磅礴,变二王之法,自成一体。颜体楷书是博大宏伟的盛唐风貌的完美体现,代表了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正如苏轼所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颜真卿在书法史上集大成式的崇高地位,得到后人的公认。
毫无疑问,颜真卿是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然而,颜真卿在书法领域的耀眼光芒,掩盖了他卓越的道德人品。正如明代文学家徐渭说王羲之“以书掩其人”。
颜真卿的伟大之处,不仅仅表现在其书法成就方面,更多的表现在其道德人品方面。
颜真卿是官员道德方面的楷模。
唐王朝对官吏制定了完善的考课制度,有四善、二十七最。“四善”专指道德品行,是对全体官吏的共同要求,包括:“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则是针对各个职位的具体工作而规定的不同要求,偏重对其在职才能的考察。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颜真卿以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正九品上)的职务,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时间跨度将近半个世纪。他曾经“三院御史,四为大夫,六为尚书”(《颜氏家庙碑》),官至太子太师(从一品)。无论是做地方官,还是做京官,颜真卿都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自律。他遵循儒家传统,治理地方以宽简为主,爱民、惠民、利民、抚民,推行教化,可谓宽简惠民;他为官公正,不谋私利,“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新唐书》本传),可谓公正无私;他为官不贪财,居家俭约,清贫而不改节操,可谓清廉律己;他历任大小官职,都能尽心尽责,夙夜在公,可谓尽职敬事。颜真卿曾经说过:“所以尽职者无他,正己格物而已,忠君爱民而已。”(《送福建观察使高宽仁序》)
颜真卿的道德水准,远远超出“四善”的标准。
颜真卿的忠义气节,辉映古今。
安史之乱剧烈冲击了唐朝社会秩序,也无情地检验了士大夫的道义。遗憾的是,坚贞不屈、忠于朝廷的忠臣少之又少。安禄山叛军所到之处,河北州县望风瓦解,地方官吏或逃或降,整个社会呈现出士风低下、道义沦丧的颓败局面。颜真卿率先起兵抵抗安禄山叛军,晚年奉命出使宣慰李希烈叛军,忠而殉难,其忠义气节,千百年来受到世人传颂。
在封建社会,对“忠”的重要解释是忠于君主。在古代士大夫的思想观念中,君主即代表国家,忠君即是忠于国家。“忠”实际上是政治化的道德,它要求士大夫随时准备为君主、为国家献出自己的生命。
颜真卿的忠义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邪恶势力敢于顽强斗争,对君主敢于直言进谏。
颜真卿历仕四朝,刚正直言,为权贵所不容,屡遭贬谪。玄宗朝为杨国忠所排斥,肃宗朝为李辅国所排斥,代宗朝为元载所排斥,德宗朝为杨炎、卢杞所排斥,最终被卢杞陷害而入死地。这几个权贵,大抵被后世公认为巨奸大恶,而颜真卿终不改其正道直行,数十年坎坷颠簸而志气不悔,其经历、其气节罕见于青史。
由于这次进谏,颜真卿随后被贬为硖州别驾,途中改吉州别驾。他在《守政帖》中道出自己的心声:“政可守,不可不守。吾去岁中言事得罪,又不能逆道苟时为千古罪人也。虽贬居远方,终身不耻。”在颜真卿看来,秉持道义而直言是自己的职责本分,他宁愿直言而得罪,也不愿违背道义而苟且,成为千古罪人。
颜真卿的直言进谏,堪比贞观名臣魏徵。所不同的是,魏徵遇到的君主唐太宗鼓励臣下竭诚进谏,颜真卿遇到的几位君主却不喜直谏。同样是尽忠直谏,魏徵遇到唐太宗,获得良臣美名,而颜真卿未遇明主,屡遭贬斥。这是颜真卿的不幸,也是唐王朝的不幸。
颜真卿的忠义气节,在奉使宣谕李希烈叛军时达到极致。
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宰相卢杞想借机谋害颜真卿,向德宗建议派颜真卿去劝谕李希烈。昏庸的德宗竟然同意了卢杞的建议,命颜真卿为宣慰使前去淮西。颜真卿明知此去如入虎穴,却毫不退缩,说:“君命也,焉避之!”他早已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前往,被李希烈扣押。面对李希烈的劝降利诱,他丝毫不为所动;面对挖坑活埋、点火焚烧等威逼恫吓,他毫不畏惧,视死如归。颜真卿与李希烈周旋了两年多,始终不改忠义气节,最终壮烈殉国。
单是称颂颜真卿的忠义气节,不足以全面反映其精神品格。过于强调颜真卿为君主而视死如归,则不免流为愚忠。应当看到,在颜真卿的身上,蕴含着强烈的儒家道义。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而成仁。”(《论语·卫灵公》)孔子以复兴周礼为己任,后代之士则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历史使命。颜真卿奉使宣谕李希烈,明知此去难以生还,却不避生死,慷慨赴难,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宪问》),这里有道义的召唤,“非笃于道者不能如此”(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颜真卿是儒家士大夫的杰出代表。他以天下为己任,为完成历史使命,追求个体人格之完善,达到道德品格之伟大。他光明磊落,表里如一,以其伟大人格激扬着唐代衰颓世风。他以其正直情操、刚毅意志、与道义共存亡的献身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学习的典范。
颜真卿之伟大,最是人格之伟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