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读《贰臣传·钱谦益》

(2013-06-01 08:14:31)
标签:

转载

 

帝王中说起有手腕的乾隆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如果单以焚书坑儒的规模之巨影响之大而论者,我朝太祖必为状元,清高宗当为榜眼,首开坟坑先河的秦始皇则只为探花而已。

而清高宗编这部《贰臣传》当真是把士大夫玩弄于鼓掌之间,胡萝卜加大棒不就是这个意思麽。可是找钱谦益的传呢?《明史》自然是不收他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你钱老儿拱手献南京,《明史》当然是不要你的。《清史》呢?本来是可以收你的吧,念在你剃发为奴,可是偏偏高宗编了一部《贰臣传》,把那一宗卖国求荣的伙计们来了个大起底,于是《清史》也将他们中的大多数扫地出门,文苑传文字来自《贰臣传》。

 

 

于是读钱谦益,只有这部《贰臣传》。

 

 

读钱谦益,是因为看了那部《柳如是》,去年的一部地方旅游宣传片,我前几天才看了。居然比去年我看过的大部分国产片要好得多的多,情节不粗糙,演员演技自然,比起第五代大导演拍的那些言语无味面目可憎的历史剧来说好得多。

 

 

也许,导演多了一种东西,叫情怀。

 

 

至于演员呢,秦汉自不必说,饰演名士风流的钱谦益可谓不二人选,而与之演对手戏的万茜居然丝毫不落下乘,这才是最让人大跌眼镜的。缘来万茜不仅科班出身,而且在戏剧圈摸爬滚打多年,戏剧界一般出来的都是实力派,比如徐铮。至于冯绍峰,如果你是他的脑残粉,大抵可以多看两眼。

[转载]读《贰臣传·钱谦益》

 

 

我小时候起初很喜欢苏小小,继而就知道了柳如是,然后就一直喜欢这样的女子,当初读到钱与柳共泛舟时,觉得数十载的人世游不外如此,不知陈寅恪先生是否遗憾未遇这样一位奇女子。我想这与杨振宁的二八佳人配八二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历史与现实的分割线————————————

钱谦益,字牧之,号受斋,晚明江南文人之首,东林党人。不过钱究竟是怎样的人,我想试剖析之。

一、从才学论之

钱谦益是万历三十八年中一甲三名进士(即探花),时年二十九岁,其实是权臣叶向高从中舞弊,他那一届的进士都是各官相斗一体均沾的结果,具体可以参见庚戌科场案的相关资料,因此无法从科举来确定钱的天资秉性。

野史说钱谦益少有大志,“好谈王霸之业”钱谦益五岁时看戏,就指着戏中官人对其父说,“此人身袍手笏正是吾将来之所为也”倒颇有几分汉高祖遗风。 

明末学者辈出,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者,钱著如《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列朝诗集》大抵是诗文之作,无经国济世之才可知,而钱藏书巨富,广纳弟子,其为诗人为学者,当可名垂青史。

二、从东林党人论之

晚明士林,王绍徽著《东林点将录》时,钱为“天巧星浪子左春坊左谕德钱谦益”,时年四十三,位既不高,名亦不著,比之高攀龙(63岁)、左光斗(50岁)、杨涟(53岁)、黄尊素(41岁)等 东林名将可谓一小将矣,明末清初,钱因为活得长,才有后来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颇有点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意味。

如果点将录诸人梁山排位多少对应性格及人望,那钱为“浪子燕青”,大概也是因为才情卓著而犹重其情(诗人情怀),至于后来与柳如是的恋情,似燕青之于李师师,也许也算一个巧合和必然吧。至于《东林同志录》因为无法考据,并无法证明钱为“东林党魁”,无论官职和才学,钱都不足以称为东林党魁。《清史列传》只说“列谦益名”,但这一名列其中,即可为日后钱在复社取得足够的资本。

三、从仕途论之

崇祯元年,钱谦益由詹事到礼部侍郎,本来已经步入了内阁的门边,却因为礼部尚书温体仁、礼部侍郎周延儒的攻讦而免官,温后入明史《奸人传》,但这能否就证明钱谦益是无辜的呢,当然不能。

钱谦益原本想阻止温体仁入阁,安排自己的学生瞿式耜“谋沮之”,并推举自己。这些事不过说明钱与温的手段相若,但温攻讦钱的点则是钱谦益主试浙江时和考生钱千秋约定将“一朝平步上青天”之句藏在七段段尾用于录取,当年曾经案发,钱谦益用官位和贿赂压了下来,到了温体仁再次揭发此事,钱谦益再无招架之力。而温在位时几次欲整治钱谦益,甚至下刑部大狱,但钱谦益曾给太监王安写过碑文,当时崇祯崇信的太监曹化淳感念他的恩情(曹乃王的太监门生),于是设法营救,温体仁想趁机除去二人,又告二人结党,不料曹化淳更为崇祯宠爱,他所奏温体仁的罪状被崇祯采纳,温体仁称病还乡,钱谦益削职为民。两败俱伤的收场,由此可知一钱谦益精通官场之道;二钱谦益也曾阿附阉宦;三钱谦益科场舞弊则更非君子所为。

当初,阮大铖避居南京,因其曾为阉党,当时复社中名士顾杲、杨廷枢、黄宗羲等人憎恶其为人,作《留都防乱公揭》驱逐之,等到马士英拥立福王有功,钱谦益因为害怕,上疏表奏马士英之功,又为阮大铖平反,使后者为兵部侍郎,自己坐稳礼部尚书,钱谦益的品行不端由此可见一斑。

到多铎进江南,钱谦益献城纳降,柳如是曾和他约好一起投湖,不料钱却以水太冷为由而拒绝,最终进京为官,只为礼部侍郎兼修《明史》副总裁,绝非“身袍手笏”之人,因此数月后乞归乡里,柳如是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因钱谦益不忠而有不贞之举。

乾隆曾禁毁钱谦益的诗集,理由很有意思,为此还专门下诏,钱谦益是个有才无行的人,前朝位列宰辅,却率先降清,降清后还是做诋謗之诗,如果钱谦益为明朝守节不变,那是可以原谅的,但你既然做了清朝的官,还写这些诋謗之诗,那只不过是借此掩盖失节之耻罢了,更加可耻可鄙!完全戳穿当婊子立牌坊的那一套,乾隆还作诗一首。

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

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

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

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 

四、从门生论之

钱谦益为江南文宗近五十年,因此门生众多,很多跟随他学习的无论品行造诣远胜于他,兹录几个于下:

瞿式耜 

字起田,号稼轩,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为永丰知县,有惠政。崇祯初为户科给事中,搏击权豪,大臣多畏其口。沮周延儒事发,遭贬谪,废于家。明亡后,先后拥立福王、桂王,誓不降清。后以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留守桂林,在军与士卒同甘苦,兵饷不足,则以妻簪环佐之,人无叛志,永历四年十一月,城破,端坐府中,与总督张同敞俱死。永历帝追赠粤国公,谥文忠。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宣。《明史》有传。

有绝命诗:

从容待死与城亡,千古忠臣自主张。三百年吏恩泽久,头丝犹带满天香。

顾炎武

明亡后,以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为人,改名炎武,是我知道为数不多通读二十四史(当时还是廿一史)的人之一。

郑森

字大木,郑芝龙子,反清复明有功,唐王赐国姓,改名朱成功,又叫郑成功。

毛晋

字子晋,号潜在。晚年拜钱谦益为师,藏书家,同时也是刻书家,印书家,所抄录秘籍,人称“毛钞”。

最后总结起来,钱谦益大概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有才第一,怕死第二,爱名第三一位文人罢了。看到过一句话,气节这种东西,史可法可以有,钱谦益可以没有,洪承畴可以先有后没有,祖大寿可以有时有有时没有,李定国可以先没有后有,说不清的,明末各位心态,大概是这个样子。

[转载]读《贰臣传·钱谦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