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窦大夫祠游记

(2010-05-31 17:04:36)
标签:

窦大夫祠

旅游

杂谈

分类: 人在旅途

 

 

          窦大夫祠游记

 

 

 

    近日,得便游览了著名的“窦大夫祠”。

 

    窦大夫祠游记

 

    窦大夫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20公里的上兰村,面临汾河水,背靠二龙山,是祀奉春秋时晋国大夫窦犨(chōu)的祠庙。

 

    窦犨,字鸣犊,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贤大夫,他曾在狼盂(今太原阳曲县黄寨一带)有过开渠利民的德政。传说,晋国正卿赵简子曾邀请孔子来晋国讲学交流,当孔子行至黄河边时,听到了窦大夫被杀的消息。孔子看着滔滔河水感叹道:壮美呀,黄河水,浩浩荡荡多么盛大,我之所以不能渡过黄河,也是命运的安排吧!子贡不解其意,上前询问,孔子说:他们都是晋国贤良的大夫,赵简子未得志时,与他们政见相同,一旦得志,却杀掉他们推行自己的新政。我听说不论何时何地,剖腹取胎,麒麟就再也不会降临;竭泽而渔,蛟龙就再也不会出现;覆巢倾卵,凤凰就再也不来飞翔。我还听说,君子总是对同道的不幸遭遇特别伤感,那些鸟兽对于不义的行为尚且知道避开,更何况是我孔丘呢。于是,孔子返回了鲁国陬乡,并作琴曲《陬操》来哀悼窦大夫。在今山西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天井关村,立有一通孔子回车之辙的石碑,向今人证实了故事的真实可信。

 

    窦大夫祠的创建年代不详,但据文字记载,至少唐代已存。宋元丰八年六月,祠为汾水所淹,遂北移重建,历代多有碑记。现存建筑中,山门、献殿、大殿等是元代至正三年(1343)重建,局部还有着宋、金时代的建筑风格;其献亭较大,后檐柱用大殿明间廊柱代替,结构严谨而独特。

 

    窦大夫祠原有八景:明三暗五、神龛梧桐、二郎手印、鼓楼石柱、透明神碑、石洞出檐、香台砂坐、红马出祠。如今仅存前五景,后三景已经遗失。

   

  大殿明三暗五,宽20多米,高约15米,内供窦大夫坐像一尊,两旁显得空阔,据说是为龙王留设的祭台,百姓在祈雨时要把龙王请入大殿祭拜。

 

    在窦大夫像左侧有一株碗口粗的梧桐树枯干,锃明瓦亮,犹如涂漆,传说是因为游人礼拜之后都要用手摸一摸树干,以求抹去百病,日久天长,梧桐便被摸得光亮照人。这就是神龛梧桐

 

    走出献殿,立于两旁的是数块大小不一的石碑,记载的是历代有关主人的生平与事迹。在这些石碑当中,最北面有一块与众不同,看上去晶莹剔透,如同宝玉,这就是透明神碑。这块石碑石质精美,实属罕见。

 

    二郎手印红马出祠俱与传说中的二郎神杨戬有关。殿内原塑有红白两匹骏马,传为二郎坐骑。红马已经不见,手印据说在偏殿门外一方砖上,可惜我没有找到。

 

    门殿两边有钟鼓楼,西边钟楼无甚特别,而东边鼓楼却以石柱支撑,号曰鼓楼石柱,令人称奇。

 

    窦大夫祠地处偏僻,游人不多。正因为游人不多,环境更显得幽静,可发思古之幽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打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