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端午节美食 |
分类: 快乐厨房 |
记得女儿小时候说,要传承传统文化,端午节要包粽子。那时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包过粽子,但学一下还是捡起来了。基本每年至少包一次,也坚持包了七八年了,只有去年没包。我说既然要传承,你也要学会啊。女儿开始满腔热情的跟着学,无奈从小动手能力太弱了,怎么也学不会,只能放弃了,只有让我一人独自传承了。
粽子虽好吃,但整个过程琐碎。上个星期去野外采了些粽叶。以前有好几次爬山,看到粽叶长得又长又宽又大一张,一张就能包一个,感觉包起来好爽。特别想摘回来,也不顾穿着短袖,伸手就摘,结果手背和手臂被划了一条一条的红印子。采粽叶时一定要穿长袖子,粽叶边缘有小锯齿,会划伤手臂,痒痒的辣辣的,很不舒服。
记得小时候,外婆的菜园子里有一大片粽叶,每年端午节前,妈妈和姐姐们都要去采摘,拿到集市上去卖。采摘时都要戴草帽,穿长衣长裤和高筒套鞋,包裹的严严实实,防晒防划伤防蛇。因为粽叶长得又茂密又高大,采摘也是挺辛苦的。
在冬天时也摘过几回,粽叶太老,叶子很容易折破,没有韧性,只能用来当垫包子馒头的屉布,还不错,蒸的包子馒头有粽叶的清香,也很环保。现在的粽叶也有偏老的,一折中间的梗子也会断,嫩的没长开又会打卷不好用。看网上视频介绍粽叶要放锅里煮软了再来包粽子,感觉好浪费,把粽叶的香味煮没了。
有了粽叶,就要买糯米,红豆,绿豆,食用碱和肉了。女儿想吃原味蘸糖的,以前都是包的碱水豆子粽,老妈喜欢吃。
于是分两批来包,先试试包红豆沙的。把红豆洗干净泡胀,用高压锅煮烂,再放到不粘锅里加红糖一起,炒干水分做成红豆沙备用。刷干净粽叶,剪掉叶尖和叶蒂。糯米浸泡半天,洗净红枣,把红豆沙搓成小团,就开始干了。比碱水粽子简单,不用调味,直接放糯米,中间放红豆沙和红枣就行了。
小时看大人包粽子用的是麻,放水里浸泡后再用,然后撕成宽度差不多的,用来捆粽子,现在见不到也没有卖了,只有用棉线了。包粽子不难,主要是绑时要费力,但也要掌握力度,太紧了容易爆肚,太松了容易散开。等包完三十多个粽子,右手的小手指被勒的生疼,有时还会破皮。可能还是技术不到家,没有得到外婆真传的缘故吧。以前常听妈妈和姐姐们说起,外婆聪明能干,是包粽子的能手,又热心。每到端午节前,村里好多人家都要请她去帮忙包粽子 ,为此忙得不可开交。而我却没有一点印象,应该那时我还没出生吧。等我出生长大,外婆也老了,干不动了。大姐包的很好,得到了外婆的真传。
艾草青青,又是一年端午粽飘香。不知为啥,有关端午的记忆总是会想起外婆,虽然外婆离开我们快四十年了,好多记忆都很模糊了,但想起来还是会有些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