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拜五台山》---登临五台山中台梵仙山


标签:
梵仙山朝拜五台山灵应寺宋体供奉育儿 |
分类: 忆.旅游.公差.游逛. |
《朝拜五台山》---登临五台山中台梵仙山
梵净山,好多人知道;梵仙山,我想知道的人不多。
它本来座落在一个很出名的地方——五台山。
但因为五台山出名的山峰太多了,东南西北中五个台不用说了,黛螺顶、菩萨顶也如雷贯耳,于是梵仙山就只有静静的呆立在那里。
本来它就在台怀镇的镇口,山上也有寺庙,每个来朝拜的人都会见到它,但当地人却说男人不能上去,因为上面有狐仙,于是那山常常都是空空的,它给人的感觉更多是神秘与恐怖。
何以至此,因为有过一个传说:
梵仙山原本是道家的场所,有日一个朝山的人千里迢迢经过这里,好不容易走到山脚下,已经是深夜了。
朝山人无处住宿,只有傍徨四顾,忽见远处有一灯光,便走过去,是一山房,于是敲门。
门开,见一白发老翁,于是求宿一夜,老翁含笑引之入屋,并端来饭菜。
朝山人吃过饭正欲睡,一女飘然而至,花枝招展,妖艳无比。朝山人不知所措,女子却大方问道:不知相公所往何方?
朝山人不敢直视那女子,低头道:本人欲往五台山,不知还有多远?
女子扭腰走近他,甜甜的说:五台山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说完那女子竟然对那朝山人动起手脚,朝山人是佛教徒,连忙双手合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那女子此时口中也念念有词:修了道,信了教,不羞不躁就悟了。。。。。。
说完那女子走了。
朝山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原来枕着一块顽石,身在密林深处。
这事传开后,人们都说那女子是千年狐狸修成的,此事就发生在梵仙山脚下,就在山上修了一个狐仙庙。后来,五台山成了佛教圣地,此庙也改叫了灵应寺。
现在虽然没有男人去供奉这寺,当地的男人也不上此山,因此梵仙山还是寂寞着。
但据闻也有不少的女人偷偷去拜祭此山此庙,当别人问她们为什么要去拜祭时,她们总是笑而不答,很快就走开的。
人们不理解这些女人,就像是那个朝山人不理解这座梵仙山一样。
我在镇口久久望着这座梵仙山,看久了眼也开始模糊,此刻的梵仙山竟然幻化成一个眼神忧郁的女子,她眼里流出的泪如河水一样漫过了我的身体。。。。。。
梵仙山在中台东南三十里处,大白塔之南,是中台的案山。孤高独立,草木茂盛,海拔1842米。过去有五百仙人,采食菊花成仙。山顶寺庙“灵应寺”是一座大仙庙。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记记载,曾于明代重修,现存为清代建筑,红墙黄瓦。大殿分上下两层,上层正中供奉老仙,左边供奉大仙、右边供奉二仙,下层石洞正中供奉大仙、左边供奉三仙、右边供奉武将神,老仙、大仙等传说是得道成仙的千年狐狸。狐狸为采人精气,魅惑行人。当地百姓便在梵仙山建庙祀狐,称大仙庙。庙门右侧角门称南天门,南天门外,平坦宽阔,地高风大,每年正月初二,黄庙僧人及蒙藏朝山者便在此“放禄马”。将纸染成红、黄、蓝、白、绿五种颜色,剪成4厘米长的小纸,刻上“马驮之宝”的图案,然后站在南天门外,向空中抛撒。五色纸都飞起来,意味着福气上升,时来运转,凡全飞起者,便给“大仙”放喜钱还愿。受此影响,“放禄马”成为台怀地区一项独具特色的民间活动,每年正月初二,本地群众及香客游人成千上万聚集一起“放禄马”,求好运。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