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朝拜五台山》---游五台山东台顶灵迹那罗延窟

(2012-05-18 00:00:03)
标签:

罗延

东台

五台山

五台行

赵康弼

育儿

分类: 忆.旅游.公差.游逛.

 《朝拜五台山》---游五台山东台顶灵迹

那罗延窟

《朝拜五台山》---游五台山东台顶灵迹那罗延窟

 

五台山【那罗延窟】,山洞,是东台灵迹之一,位于东台顶东畔向阳岩下,其口高约1.5米,宽1米。清代人高鹤年著《五台山游访记》载:“(从东台顶)东下数百步,那罗延窟,古称灵迹。其内寒风凛冽,盛夏有冰,吐纳云霞,或灯光时出。《华严》云:“这里是菩萨住处,亦是神龙所居。”那罗延,为梵文N0a~yana的音译。意译有天上力士、梵天王异名、金刚等等。《法华义疏》释:“真谛云:那罗。翻为人;延,为生本。梵王是众生之祖父,故云生本。罗什云:天"力士,名那罗延,端正猛健也。”传说,宋宣和年问,代州牧赵康弼同慈化大师看见一位体态神异的僧人,留笠于外,走人洞内。在东台顶建笠子塔。明人镇澄诗赞说:“石窟开岩畔,灵迹接上方。云霞常出没,神物自幽藏。冷积千年雪,虚明五夜光。东南观海岱,烟水思茫茫。”

    五台山“笠子塔”,位于东台顶约500米,石头建筑,喇嘛式塔。按《清凉山志》记载。宋宣和6年(1124年)夏,代州牧(官名)赵康弼、巡检使梁(官名)和真容院慈化大师一行人游五台山。在大文殊寺(今菩萨顶寺庙的前身)慈化大师入洞数步,隘不可入,难以再前,仔细向里观望,只觉洞深莫测,低而旋迥。两人不敢再进,返了出来。这时,只见人群中不知何时多出一僧,形状怪异。赵康弼顺口对怪僧开了一个玩笑:“我俩刚从洞中出来,你何不也进去瞧瞧。”不想怪僧回答说:“我游遍了佛国世界,还在乎这个洞穴。”说罢将头上戴的竹编雨帽往地上一放,便涌身入洞。众人看去,只见其如走平地,刹时便隐没了身影。赵康弼等人在洞口一等再等,也未见怪僧出来。大家认为是遇上了菩萨,就把怪僧丢下的防雨竹帽拾起,在东台顶上建塔藏之,塔名“笠子塔”。

《朝拜五台山》---游五台山东台顶灵迹那罗延窟
《朝拜五台山》---游五台山东台顶灵迹那罗延窟
《朝拜五台山》---游五台山东台顶灵迹那罗延窟
《朝拜五台山》---游五台山东台顶灵迹那罗延窟
《朝拜五台山》---游五台山东台顶灵迹那罗延窟
《朝拜五台山》---游五台山东台顶灵迹那罗延窟
《朝拜五台山》---游五台山东台顶灵迹那罗延窟
《朝拜五台山》---游五台山东台顶灵迹那罗延窟
《朝拜五台山》---游五台山东台顶灵迹那罗延窟
《朝拜五台山》---游五台山东台顶灵迹那罗延窟
《朝拜五台山》---游五台山东台顶灵迹那罗延窟

   

    宋徽宗宣和年间,代州州官赵廉弼和僧人慈化大师等一百多人游那罗延窟,众人相继进洞观览,只有个福建邵武来的僧人不进去,有个人便开玩笑说:“大师为什么不进去?是不是不敢进。”邵武僧人听了,提起衣服弯腰就往里走,竟然通行无阻,进去后便再没出来。众人等了半天不见踪影,方悟是文殊菩萨显圣。洞外留下竹笠一顶,蒸饼数个,赵廉弼于是建了座塔将那笠子藏在里边,称为笠子塔。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八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