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行》---去长治襄垣古庙宇殿堂
襄垣流渠千手观音庙正殿

襄垣千手观音庙位于县城以西三十余公里的流渠村,现存正殿为金代建筑风格,两厢及倒座戏楼为清代建筑。
千手观音庙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无补间辅佐,柱头铺作四铺作单假昂计心造,当心间两朵出斜栱,上承很长的令栱和替木托橑檐槫。内部梁架四椽栿对前后劄牵用四柱,内柱柱头置栌枓和一跳华栱托劄牵,劄牵后尾延长为压跳压在四椽栿下,前槽压跳刻为禅肚状,四椽栿上以蜀柱托平梁和上层劄牵,平梁上蜀柱叉手承脊槫。殿内露出的柱础皆为粗石,后檐无斗拱,无普拍方,只用阑额,檐柱也是粗石柱,劄牵头搭在栌枓口内直接伸出檐外。此殿结构上金元风格混搭,但金代特征还是很突出的,个人判断为金代晚期作品。
殿内正脊下有民国九年重修题记,出檐无飞椽,大概是这次维修时去掉的,殿内彩绘有早期风格,保存完整且颜色鲜艳,估计民国维修时曾补绘。
此殿虽处于荒废状态,屋面无漏雨,后檐柱走闪较重,前檐昂嘴悉数被锯掉,更换门窗时阑额也锯掉了,只有两山保留了一截出头部分,解放后这里曾是小学,这些破换应该是改造学校时所为。

当心间柱头铺作斜栱,四铺作单假昂,昂嘴被锯掉。

山面昂嘴也没能幸免,阑额仅存山面的一点出头。

梁架四椽栿对前后劄牵,彩绘保存得不错。

前槽。

前槽内柱,劄牵后尾延伸为禅肚压跳。

后槽。

后槽外露的柱础全部采用粗石。

后檐柱用粗石柱,无普拍方。

后槽劄牵与四椽栿结合部。

山面彩绘。

垂鱼惹草。

素瓦屋面,琉璃脊。

正殿后视。

清代倒座戏楼。

二层东厢残破尚存,西厢已毁。

观音庙内清咸丰七年戒赌碑。感谢这位大爷带我参观古庙。

院内两株树缠绕在了一起。

村中高台上的流渠千手观音庙。

流渠千手观音庙。
襄垣文庙大成殿
襄垣文庙大成殿位于县城内襄垣二中后院,现存大成殿为元代建筑,国5。
襄垣文庙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无补间铺作,前檐柱头铺作六铺作单抄双昂,后檐四铺作单假昂,前檐除两山外都是真昂,前后檐两山耍头后尾斜出上挑入蜀柱,殿内四缝梁四椽桴对后乳栿,两山二椽栿对前后乳栿。

八铺作单抄双昂重栱计心造。

没有补间铺作。

除两山外都是真昂。

圆栌枓。

山面。

山面平梁之上。

四椽桴对后乳栿用三柱。

乳栿后尾出很长的压跳。

蜀柱托平梁

后槽乳栿。

殿内。

昂尾压在四椽桴下。

柱头铺作侧视。

山面。

后檐两山柱头铺作耍头后尾斜出入蜀柱。

前檐檐两山柱头铺作也是耍头后尾斜出入蜀柱。

大成殿后视。

东山后檐柱头铺作。

明间后檐柱头铺作,四铺作单假昂计心。

襄垣文庙大成殿。
襄垣南牙村周成王庙正殿(元)
襄垣南牙村周成王庙位于县城以西16公里的南牙村,国6太平村灵泽王庙向南两公里,现存正殿为元代建筑,两厢及倒座戏楼等为明清建筑。
周成王庙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无补间铺作,柱头铺作五铺作双假昂,当心间两朵用斜栱,前檐用四根四棱抹角石柱,内部皆用粗石柱,殿内两缝梁为四椽檐栿通搭,两山为二椽栿对前后劄牵。
根据庙内残存的《重修周成王庙记》碑记载,此殿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这个记载与正殿的建筑形式相符。
周成王庙现在处于荒废状态,大殿坍塌严重,后檐已大部分露天,大梁淋雨腐朽严重,急需维修。

前檐用四棱抹角石柱,飞椽已被锯掉。

当心间柱头斜栱。

八瓣海棠枓。

斜栱侧视。
琉璃正脊。

两山斗拱五铺作双假昂计心造。

山面斗拱。

柱头斜栱。

走进正殿,后檐屋顶已经大面积坍塌。

四椽桴。

柱头铺作里转。

蜀柱托平梁。

平梁以上,叉手明显是后代改造的。

西山粗石柱。

大梁后尾露天,很快将糟朽。

东山粗石柱。

倒座戏楼等坍塌严重。

山西襄垣南牙村周成王庙。

庙在村边高台上。

襄垣南牙村周成王庙。
襄垣昭泽王庙正殿
襄垣有两座昭泽王庙,一座是国6金代,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的郭庄村,另一座是省保元代,位于城内南街。本文是国6襄垣昭泽王庙。
昭泽王庙现存一座金代正殿,朵殿、两厢及大门等都是明清建筑,正殿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前檐使用四根四棱抹角石柱,柱头有金代大定年间题记,无补间铺作,柱头铺作四铺作单假昂,殿内两缝梁为三椽栿对前劄牵用三柱,两山为二椽栿对前后劄牵,大梁保留木材自然弯曲,梁架彩绘保存较多。

柱头铺作。
四铺作单假昂计心造。

三椽栿对前劄牵。

劄牵后尾出压跳托三椽栿。

驼峰托平梁。

东缝梁架。

看上去殿内曾经用作小工厂。

窗外。

柱头题记多无法辨认,这根尚能看出金大定年号。

后檐斗拱被后代维修包在墙里。

正脊琉璃。

院内其他建筑都是明清时期的。

襄垣昭泽王庙大门。

襄垣昭泽王庙。
襄垣付北三皇庙.流渠千手观音庙.东坡砖塔

从太平村向西数公里来到付北村,村中三皇庙修缮一新。

拿钥匙的人出门去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好吧再次翻墙而入,正殿是三间歇山顶。这次在长治所见大部分金元建筑是悬山顶,采用歇山的较少,时代也较晚。

付北三皇庙前檐下纤细的斗拱,应该是清代的。

后檐斗拱要老一些,有明代特征。

接下来赶赴襄垣县城以西三十余公里的流渠村,208国道重型卡车非常多,村中千手观音庙位于高台上,荒废状态。

流渠千手观音庙正殿,三间小悬山,金代。

正殿无补间铺作,柱头铺作四铺作单假昂,当心间出斜栱,昂嘴都被锯掉了。

内部进深六椽,四椽桴对前后劄牵用四柱,殿内彩绘保存较好。

压跳刻成禅肚状。

现存偏殿和戏台都是清代的。

流渠千手观音庙保存的清代咸丰年间戒赌碑。

离开千手观音庙已是下午五点半,赶到十五公里外的东城村寻找东坡砖塔,到了村子里才知道塔还在村外很远,需要步行五华里小路。

天马上就黑了,带上三脚架赶快进山。

襄垣东坡砖塔,六角三级,高约六米,貌似明代作品。

最后一抹阳光也已经消失在天际间。

回来的路上天已经完全黑了,幸亏对此早有提防,去的时候就记下了每一个岔路口的标志,借助相机的闪光灯才能看清前面的路。
返回县城的208国道交通拥挤,不想大晚上的去和重卡玩命,来到东城村两公里外的虒亭镇,住进镇上唯一一家小旅馆。
襄垣文庙、城隍庙、上寺楼、关岳庙、五龙庙

一早先去探访襄垣城内的几座古建筑,在街上打听了一下,这几座建筑在当地知名度并不高,鲜有人知,襄垣文庙在二中院内,这个好打听,先去二中。

国6襄垣文庙,仅存一座大成殿,元代,单檐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六椽。

大殿没有补间铺作,柱头铺作六铺作单抄双昂,除两山外都是真昂,元代真昂不多见。

内部四椽桴对后乳栿,两山二椽栿对前后乳栿。

刚才来的路上无意中发现路边胡同里一处歇山顶老房子,返回去看,是襄垣城隍庙,现在是襄垣第二小学。大门及钟鼓楼是明代的。

进到学校里面,还有一座结构华丽的舞楼,也是明代。

舞楼藻井。

城隍庙正殿已被拆除,原址盖起了教学楼,在城隍庙后面还保留了一座寝宫,硕大的普拍方,有元代风格。

襄垣城内剩下的几座古建筑都不好打听,忽然想起崇福寺的主要建筑是一座二层木楼,打听古楼,很快就找到,在城隍庙北不远处,当地称为上寺楼,明代。

从上寺楼北望,就能看到红色围墙的襄垣关岳庙。

襄垣关岳庙元代正殿前挡了一座清代献殿,把正殿完全挡在后面。

关岳庙正殿,单檐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六椽。

正殿没有补间铺作,柱头铺作五铺作双假昂,除两山外出两层斜栱。

内部四椽桴对前后劄牵。

这一带是襄垣老城区,古建筑集中,从关岳庙继续向北去找金代永惠桥,路边小摊这种称为“灌肠”的山西小吃味道不错。

关岳庙北行500米,找到永惠桥。

永惠桥上的石栏板和石柱万国旗一样各式各样,大概是历代维修所致,桥头这段很高的夯土是古城墙?

永惠桥北岸是襄垣五龙庙,只存一座大殿,元明风格。院子成了铁匠铺。

柱头铺作六铺作三假昂,补间铺作采用了非常复杂的斜栱。

院子里的师傅手工打铁,这样的铺子很久没有见过了。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