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海南岛传》
2022-04-07 18:16:37
标签: 文化
为了政治的时尚有时也并不一定不好。前二年有一个系列丛书为:丝路百城传。正是这个系列,我得以读到其中的一本《海南岛传》,作者是海南土著,原来于《天涯》杂志的孔见先生。真是一本好书,好在文笔清畅,不摆酸腐,用修养与爱写出的一本关于海南岛前生今世的书籍。客居海南的韩少功先生也为这本叫好,说用孔见写海南,是对的。这也是我第一次认真读孔见的文字,他的年龄正好是可以讲清楚海南的时候。
从原始社会写起,孤岛悬于天外,但她的内力与生息,在书中看出。从汉代伏波将军的出现,皇戚第一人被流放海岛,写到这里外来文明的干预,及至唐代李德裕,宋代苏东坡等人的海南流放岁月,结合中国历史的文化脉流,细致倾诉了作者对人物的解读与激情。几乎是散文化的描叙,而不作学术架子,史实细密,又兼当地俚语流言,令人信服。说到海南的远洋,宋与明的物阜民强,说到瓷器与丝绸,更说到纺织与当地的民产。黄花梨木器,沉香香料,不一而足。书目单列主项,围绕主项细说,合而形成。至少是我们热衷的物事全部呈现,我想,也是实现这个丝路百城的要求。书中打动人的是作者的学养参与,比方写到苏轼,从儒道释三家的历史渊源,进尔苏轼人生的重要关节,是研究苏轼的学者不及完好的观念与成果。黎族与汉族,闽南与南亚,文化的渗透使得海水包容万千。比方写黎母真人白玉蟾,这个虚无多于实际的人物,作者也客观地状写他真实人生的部分,从而照顾这个人物在道界的神话色彩。以文化留存与后世影响来定乾坤,书中倾向有着这个时代少有的文人用心。作者自言是在写自传,写自家的家史,的确,全书呈现出一个海岛后裔的沉静与内敛,骄傲与自恃。读着,在结合海南诸地遗存,读者获得一个较为全面的海南形象。这种在今天诸多名城名志里,是缺少的。少功利,少美言,少图解,而饱含人文精神,回归海洋气息。
《海南岛传》内页
- 作者:孔见
这书的不足也正是列于这个系列。丛书的前言是一个放言少心的人物,直接降低了丛书的品格,也与这本海南传不干丝毫,乃至不想看到别的城传。这种人物占目前学术的主流地位,基本不学无术。这一本《海南岛传》也就缺失了一种放眼人类视野里的注视。跌入现代文学为人生为艺术的二者争讨里。在中国开放数十年的今天,如果照作者更深刻的关怀,能够更好更细致更润色,海南也一定更加美好地书中展开。但能够读到这样一本,已是最好了。我相信学术会遇到最好的时候。
读《海南岛传》
为了政治的时尚有时也并不一定不好。前二年有一个系列丛书为:丝路百城传。正是这个系列,我得以读到其中的一本《海南岛传》,作者是海南土著,原来于《天涯》杂志的孔见先生。真是一本好书,好在文笔清畅,不摆酸腐,用修养与爱写出的一本关于海南岛前生今世的书籍。客居海南的韩少功先生也为这本叫好,说用孔见写海南,是对的。这也是我第一次认真读孔见的文字,他的年龄正好是可以讲清楚海南的时候。
从原始社会写起,孤岛悬于天外,但她的内力与生息,在书中看出。从汉代伏波将军的出现,皇戚第一人被流放海岛,写到这里外来文明的干预,及至唐代李德裕,宋代苏东坡等人的海南流放岁月,结合中国历史的文化脉流,细致倾诉了作者对人物的解读与激情。几乎是散文化的描叙,而不作学术架子,史实细密,又兼当地俚语流言,令人信服。说到海南的远洋,宋与明的物阜民强,说到瓷器与丝绸,更说到纺织与当地的民产。黄花梨木器,沉香香料,不一而足。书目单列主项,围绕主项细说,合而形成。至少是我们热衷的物事全部呈现,我想,也是实现这个丝路百城的要求。书中打动人的是作者的学养参与,比方写到苏轼,从儒道释三家的历史渊源,进尔苏轼人生的重要关节,是研究苏轼的学者不及完好的观念与成果。黎族与汉族,闽南与南亚,文化的渗透使得海水包容万千。比方写黎母真人白玉蟾,这个虚无多于实际的人物,作者也客观地状写他真实人生的部分,从而照顾这个人物在道界的神话色彩。以文化留存与后世影响来定乾坤,书中倾向有着这个时代少有的文人用心。作者自言是在写自传,写自家的家史,的确,全书呈现出一个海岛后裔的沉静与内敛,骄傲与自恃。读着,在结合海南诸地遗存,读者获得一个较为全面的海南形象。这种在今天诸多名城名志里,是缺少的。少功利,少美言,少图解,而饱含人文精神,回归海洋气息。
这书的不足也正是列于这个系列。丛书的前言是一个放言少心的人物,直接降低了丛书的品格,也与这本海南传不干丝毫,乃至不想看到别的城传。这种人物占目前学术的主流地位,基本不学无术。这一本《海南岛传》也就缺失了一种放眼人类视野里的注视。跌入现代文学为人生为艺术的二者争讨里。在中国开放数十年的今天,如果照作者更深刻的关怀,能够更好更细致更润色,海南也一定更加美好地书中展开。但能够读到这样一本,已是最好了。我相信学术会遇到最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