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准教研工作计划

(2016-07-19 19:47:37)
分类: 教育科研

红山嘴中心小学

2016-2017上学年度精准教研工作计划

为着力解决我校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准教学研究的切入点,增强校本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助推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校根据县局《关于做好精准研工作计划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我校本年度“精准教研”计划。
    
一、
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教师23人,有六个教学班。普班中专任教师14人:其中语文教师3人,数学教师6人,英语教师1人,品德教师1人,音乐教师1人,体育教师1人,科学教师1人。教学领导于主任担任三年级语文,邓主任担任六年级科学,徐主任担任五年级科学。中心校两名学前视导员分别担任一二年级语文,英语视导员担任三四年级英语。
  
(一)学校的教研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标准研究得不透。

    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虽然也研究来,但解读的不够透,名学科各学段的课程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掌握得不精细,不透彻,还只停留以课论课,以课教课,还是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2.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把握不清。

部分教师由于基本功浅,没有教过小学一轮教材,对高年级的知识体系不了解,所以在低中年级授课中,课堂不开放,思路狭窄,局限了学生的思路,对教材把握起点较低,孩子的智力开发不起来,孩子到了高年级学习起来吃力。

    3.课例研讨个别环节走得不实。

对课例研讨的十个步骤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但研究起来的每个环节不能达到每步都实在,如教研课例要选得过大,要么选得过小,再不就不能联系教学实际;信集体备课环节有应付现象,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认真备课,研究时有“凑热闹”现象;集体评课不能很好地提出依据,而是停留在现象上,不能说出本质来等。

    4.集体备课有应付现象。

深究一下几次的集体备课,出现如下几个问题:一是主备人没能很好地进行个性备课,有网上下载的嫌疑,二是其它成员考虑到不是所教的年级,也就在教案稿上简单地画几笔,三是其它成员修改时,不能说出理论依据,四是备出的成果不能很好地应用,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起不到推广的效果。

    5.教研形式单一。

几年来,我校主要的教学研究形式是课例研讨,由于形式太单一,教师研究的兴趣不浓烈。比如像同课异构、教学评优、磨课、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教学随笔、教学日志等研究的比较少。

6.教研程度浅薄。

教学研究的风气还没有形成,教学研究的习惯养成得不好,导致教研程度浅薄。比如:平时教学就是教研的风气,个性化研究的习惯还没有形成。研究要么学校安排,要么组长安排,教师的研究是被动的。而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自己主动研究的风气与习惯还没有形成。

7.忽视小科的研究

平时的研究大部分是考试的科目,而非统考的科目研究的极少,虽然对国学课进行了几次研究,但对音乐、体育、美术、品德、综合实践、读书、写字、实验等的研究还比较少,更谈不上学生心理健康、家长学校等加强学生品质、心理方面的研究了。

8.教研次数不够。

    局要求的每学期十次考教研的次数一般都差一两次,教师为了达到教研次数,研究起来也不深入了,有对付现象。再加上领导把关不严,导致教学研究只是为了追求次数,而忽略了教学研究的质量。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师流失严重,教学骨干少。

    我校于2011年暑期通过局竞聘考试,到双桥、城西任教6人,2015年到双桥、城北5人,期间又退休2人,调走1人,这些教师都是教学骨干。学校现在没有一名骨干教师,就连教研组长都很难确立。

2.老教师靠经验吃饭。

现在剩下的五十左右岁的教师有6人,占专任教师的一半,大部分觉得自己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靠老本本吃饭,对新鲜的东西不感兴趣,一些新思想、新理念不做深入地研究与吸收,甚至有抵触心理,一些生本的理念实施起来困难。

3.新教师工作浮躁,不扎实。

新来的特岗教师有5人,上学期末调走1人,还有4人,刚刚又调来音乐系的教师1人,占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几位教师中有两名教师工作态度、能力较强,有两名工作浮躁,基本功不扎实,不善于学习,工作能力不强。新来的音乐教师教语文,估计工作中还得先扶着上路,达到课堂有效学校已经满意了。

4.教学领导兼课,精力不够。

两位教学领导兼课,并且都是大科,除和其它老师一样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外,还得抓教学管理、养成教育、学前教育等工作,所以有时教研工作就得安排给组长,因为缺少骨干,组长水平也一般,研究的深度就达不到。

5.学校安排工作欠统筹。

学校有时没有很好地统筹安排学校的整体教研,造成临时“抱佛脚”的现象,研究都集中在学期后期,教师一边忙上级检查的事,一边研究教学,研究起来自然就不深入,更谈不上质量了。另外,课程标准没有达到教师人手一册,原来每人有复印的一套,但由于近几年教师流动太大,课程标准又改版,再加上挪办公室,所以教师手里几乎没有新课标。

二、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精准教研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高景峰同志为组长,教导主任于凌儒、邓丽娟副组长,各教研组长为精准教研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各部负责人的工作职责,确保推进精准教研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改进措施。

1.对课程标准进行培训。

学校开学初让每位教师达到人手一本课程标准,并且由主任给个别学科做讲座培训。再通过自学的形式,争取早日达到人人心中领会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2.对个别学科的教材教法进行培训。

九月末、十月初重点对低中年级的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让低中年级的教师对整个小学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然后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对落实各个知识点达到心中有数。

    3.对课例研讨、集体备课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九月份对教师进行课例研讨、集体备课的培训。然后在课例研讨中,重点把握课例研讨所研究的问题,还要对主讲人的备课、集体备课、评课环节严格把关,争取让每个环节达到有效,最后进行推广。同样对集体备课各环节也要积极参与、严格把关。

    4.教研形式达到多样化。

九份进行教学常规检查的同时,顺便组织教学评优,然后进行总结,九、十月份重点进行集体备课、课例研讨两种主要形式的研究,并做语、数教学观摩课;组织如何写案例分析和教学论文的讲座培训。十一月份进行期末常规检查的同时,评选优秀教研组、优秀教案、

5.养成平时教学就是教研的好习惯

重视教学反思、教学随笔、个案分析等平时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平时主动研究自己教学中的困惑,课题要短平快,主动积累研究材料,积极向各大刊物发表推广研究的成果,并且与年终考核挂钩。

    6.加强小科的研究

课例研讨、集体备课向小科开放,重视国学课、阅读课、写字课的研究,研究阅读、写字课的教学模式,研究后进生转化方面的课例。争取达到十次教学研究。

    7.积极培养教学骨干。

    培养语文和数学两名教学骨干,十一月份给全体教师做观摩课各一节。对转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争取在一个月内达到会上语文课。

    8.做好教师的观念转变。

对靠老本本吃饭的老教师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主动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对责任心差的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采用树立榜样、表扬先进的方法,改变工作浮躁,不善于学习的不良作风。4.教学领导兼课,精力不够。

9.教学领导兼课与管理两不误。

    教学领导要统筹安排工作,做好教学的同时,要抓好管理,抓好教学研究,力求每次的教学研究都参与其中,对研究中的每个环节严格把关,及时引领、总结,做好成果的推广工作。

    10.学校安排工作达到统筹。

学校要合理安排教研工作,责任到时,责任到人。改变以住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做好分散研究的计划,达到雷打不动,并且做好及时总结与归档的工作。

 

 

附月份工作安排

九月份:

1.课标人手一份(高校长)。

2.教学常规检查(学校班子成员)

3.教学评优(学校班子成员)

4.课标、教材培训(于凌儒、邓丽娟、王雪梅、徐树丛)

5.转科教师专项培训(于凌儒)

十月份

1.阅读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于凌儒、郭春红)

2.写字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于凌儒、郭春红)

3.后进生转化个案分析评选(于凌儒)

4.个案分析、论文写作辅导(于凌儒)

5.期中常规检查及总结。(于凌儒、邓丽娟)

十一月份

1.各科课例研讨、集体备课(各教研组长)

2.语文、数学课教学观摩(于凌儒、邓丽娟)

3.准备国学精典诵读展示(于凌儒)

十二月份

1国学精典诵读展示、艺术节(高景峰)

2.教案评优(班子成员)

3.期末常规检查及总结(班子成员)

4.诵读、写字、数学、英语单词过关、小报、读书笔记、日记等学生活动及评选 (班子成员)

一月份

1.评选优秀教研组。(班子成员)

2.教学、教研总结。(于凌儒、邓丽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