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雨啦》一节课的设计思路

(2011-07-24 16:06:56)
标签:

评课稿

杂谈

                《下雨啦》一节课的设计思路

                 红山嘴中心小学:于凌儒

422,听了双桥小学苏净老师做的《下雨啦》一节课,听后感受颇深,现就对本节课的设计作自身理解上的解读。(不加黑部分为苏净的设计,加黑部分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播放下雨的声音,学生猜想什么声音。

情境导入,以声入境,用猜想促趣,并导入课题,构思奇巧。

2、师板书课题,并指导书空“雨” 中的四个点。

课标指出:第一学段要“掌握汉字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教师根据学生想象雨点的样子,指导“雨”字四点的写法,从而触类于雨字头的四点写法教学。这样学生想其形而写字,学习起来不枯燥。

3、生读课题。

放声读三遍课题,以饱满的情绪进入文本,学生头脑中能够带着下雨时各自的生活情境引入新学习。

二、初读课文,走入雨的世界

1、生自读课文。

低年级也要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

2、检查课文、句子、词语、生字认读情况。

检查读课文以一条龙的形成,能够照顾学生的全体;重点句子,特别是长句的检查,有助于学生读书的流利性;检查词语时,教师分三组出示:第一组“蚂蚁  搬家”,教师问虫字旁还有哪些字;“搬家”的“搬”字,为什么用提手,这些能为将来孩子学习形声字打下基础。第二组出示“歪歪斜斜,喝醉”,重点学习“歪”,让学生明白不正就是“歪”为将来孩子学习会意字打基础;第三组出示“汇集、流淌、溜光发亮”,学习三点水的字与水有关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这个词语的教学检查的过程,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学习识字的规律。

三、品读课文,感受雨之美,体会雨中趣。

1、品读12自然段,了解雨前天气和小动物的变化。重点理解“掠、跳、交头接耳”。 “掠”“跳”两个词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做简单的动作模仿和总结,目的是为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交头接耳”学生理解进来不十分困难,教师让小组学生间做交头接耳的动作,并一边做一边说:“下雨啦,下雨啦!”,然后让学生展示,这样的教学,除了能够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的本义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样一来,一个小小的口语交际的训练,就包括了听、说、读、用,彰显了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学生在做动作时,嘴里一边说,头脑中一边影像现实中下雨的画面,说话的时候,那轻悄的神色,更是语文人文性特征的体现,最终一词的教学就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浑然统一。

2、品读34自然段,感受雨之美和乐。

1)、生自读34自然段。

低年级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要有长期性。

2)、整体感知雨中的景色美。

语文要注重由整体——部分——整体的感知脉络,这算是先整体吧。

3)学生默读34段,画出觉得最美的句子。

低年级课标要求学习默读”,就得有默读的环节,这出现了。低年级课标要求:阅读中,要向往美好的情境……这里要求画觉得最美的句子,是符合二年级的认知规律的,也符合本篇内容的教学。

4)小组交流。

语文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讲读课,合作时间不能超过8分钟,这里小组之间说说自己的画法,有助于在全班上顺利交流,还能加强二年级学生的合作意识。

5)全班交流。

A、“不一会,滴答、滴答…… 逗得池水笑起朵朵花。”

1)师引导感悟,体会小雨点的可爱、调皮,以及雨中声音和池水的美。

播放课件,理解句意,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感悟朗读。

这里的拟人句理解起来不十分容易,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观察落雨的情况,教师以儿童语言说:“小雨点和我们开玩笑,满池的水都开满了花。”这句话很关键,渗透着修辞的模糊性教学,然后教师让学生读出可爱与调皮。学生已经认识了小雨点的可爱与调皮,读得十分到位,然后教师又给以范读上的助力,可谓水道渠成。

2)模仿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小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

播放课件,学生模仿句式说话。

语文教学要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这句拟人句,表现手段鲜明,因此教师没有就读出感情而结束,配以三个图片,即分别落在花瓣上、树叶上、荷叶上,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模仿说句子,有的说像不珍珠,有的说像跳蹦蹦床,有的说像珠帘等,这样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语文的工具和人文性和谐统一。

B、“抬头看天,小雨点连成一条条银线,被风一吹歪歪斜斜,像喝醉了酒,又像在跳舞。”

师引导感悟,体会银线的美和小雨点的快乐。

这个句子不好理解,教师及时点拨,让学生体会雨被风吹时的情态,然后读出小雨点的快乐。低年级不能“面面句全”,只能抓住一两个重点句就可以了。

C、“不一会,哗啦、哗啦……变成小溪,在地上流淌着。”

师引导理解小雨点汇集成小溪的过程,体会小雨点的快乐。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想像下雨时汇集成小溪的情景,让语文更具生活化。

D、“它冲干净了石阶,洗干净了操场,那一条条的柏油马路,变得溜光发亮。”

师引导感悟,体会雨中的石阶、操场、柏油马路的干净、漂亮。

教师让学生想像校园的台阶、大操场、马路下雨后的情景,“冲干净”这自然理解了。

3、趣读第五自然段,感受雨中趣。

趣读一词用得有趣味。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有针对性,起范读作用。

2 )体会雨中孩子的快乐。

有了快乐才有说话的动机。

3)想像(……,孩子们还有怎么跑着玩的。

低年级重点学习句号、问号、感叹号的表达,但省略号在这时处理,也不是没有道理,目的是为了下面孩子的造句。

4)结合自己的雨中玩耍的情景,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现在的语文教学有时过于强调人文性,实际上工具性在低年级更应该重视一些,因此让学生造排比句是为了让文章的内涵更深化一些,当然孩子大多只能说一句,说两三句的困难很大,那无所谓,把孩子说过的句子让别的学生学说连成排比句式就已经很不错了。

(三)师总结全文,再次体会雨中美,雨之趣。

整体---部分---整体,这是在回归整体。

(四)作业

1、在“采蜜集”中记录我喜欢的句子。

重视语言积累,提高语言文素养,与阅读开始找喜欢的句子相呼应。

2、在“小笔头”中记下雨带给我的快乐。

重视写的练习,与讲读内容相呼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紫丁香花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