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师(特级教师)教学经验(胡明道篇)

(2011-05-10 15:14:45)
标签:

胡明道

平桥村

作文

课文

聚宝盆

教育

分类: 教学研究

名师(特级教师)教学经验(胡明道篇)

课文作文:为有源头活水来

                            胡明道

    内容提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作文教学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广泛的关注。文中选取了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胡明道老师的经典课例,进行解读分析,总结出其作文教学的艺术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深入论证,提供有效的实施方法,力求呈现胡明道老师所倡导的“课文作文”的教学内涵。

关键字:胡明道  作文教学艺术  课文作文案例分析实施方法

一、名课赏析——经典课例,开拓创新

《放飞想象》“课文作文”教学实录 

胡明道  武汉第六中学

  师:我一来大家就没把我当外人,刚才就有同学向我诉苦呢!说刘老师每个星期都要我们交……来,你自己说!没事,刘老师看不见。(众笑。)
      生1:每个星期写一篇周记,有的时候还有练笔,有的时候还会有摘抄。
      师:哦,任务还不少呢。我觉得他是把我当朋友。作为朋友,我还想了解一下,你们在写作中有没有困难?说说你们的困难是什么?简洁一点,一个关键词。来!
      生2:我比较懒。
      师:你可要跟“懒”作斗争啊。
      生3:我没有素材写。
      生4:可写的内容越来越少。
      师:哦,你把脑子里的材料都掏干净了。你呢?
      生5:就是素材不缺,也不知如何将它们处理好。
      师:你是追求完美的,你的困难是怎样能把材料组织得更好。今天,我们在短短的不到1分钟时间,进行了一次非常诚挚的交心谈心,大家都说了自己的困难。作为老师,我觉得我应该站在你们的角度,替你们着想,帮你们解决解决困难。虽然困难很多,但好像更多的是感觉没有材料,这大概就是第一个拦路虎了。大家觉得是不是这样?
     生(众):是的。
     师:有的时候老师给了作文命题,我们虽然有点烦,但是好歹他还给我们指定了一个范围。如果让我们自己去练笔呢?那可就要遭遇这个拦路虎了。所以有个同学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我说前句,你们接着往下说:练笔,想说爱你……
      生(众):不容易。
      师:今天我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短短的一节课,为大家找到一点米,找到一个装米的盆儿。如果那个盆儿里的米可以源源不断地被挖出来的话,那个盆儿叫什么?
      生(众):聚宝盆。
      师:对,聚宝盆。有的同学说聚宝盆有啊:生活、观察呀。对,今天我们来看看,除“生活”这个大的聚宝盆之外,能否再找到一个可以不断地从里边掏材料的盆。你们一定在心里说,有这么好的事情吗?好!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试试。
      现在,请把语文书翻开,翻到——其实任意的一课都行——就《社戏》吧。我们先把书搁着,看看待会儿它能否成为聚宝盆。好,先进行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是保密的,就是我怎么利用它。暂时还不向外界透露,好不好?现在以四个人为一小组,我给每组准备了一张题卡,大家合作完成。(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题卡)每组抽一张,来,你抽一张。祝你好运!
    (学生开始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师:好,请暂停。现在进行一次中期汇报,简略说说自己组内的意见,让大家盼着、想着,你们最后会送来什么样的惊喜。谁先来?

生1:文中有的精彩片段,用简略的一句话就概括了,我们准备分工合作,进行扩写。
     师:哦,选的是简略点。
     生2:我们小组准备写课文中没有的,我们要突破心理活动。
     师:哦,选的是文中看不见的,那就是隐蔽点啰。好,我们等着听你们的心理描写。
     生3:课文里的情节太一般了,我们想写得越离谱越好。
     师:越离谱越好?我知道,你们在追求新奇的情节,那我们待会儿看看你们是怎么“离谱”的。
     看来因为想到最后再给出惊喜,所以大家都还卖着关子。马上要开始写了,希望你们采取自己愿意的方式写,可独立写,可分工,可合作。可采用快速写法,先写出文章的开头和中间精彩的非写不可的部分,其他的写关键词就可以了。
    (生组内写作。师巡视,10分钟。)

师:讨论的结果并不是很重要,重点在于我们的过程,在于我们尝试怎么学,也就是学会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好,待会儿我们就一组一组交流。展示的时候,记住我们的要求:一位同学上台念作品,另外一位在黑板上给自己组的作品定个位,颁个奖。好,这一组先来。看看他们究竟抽到了什么?

(幻灯显示题卡内容。)

早上,我和平桥村一起从睡梦中醒来,出门一看,平桥村的早晨真美呀——

生1(读):金色的阳光如同一道道金光闪闪的利箭刺破了黑夜的幕布,生机,开始重现在这寂静的小村庄里。

鸟儿啾啾地歌唱,呼唤平桥村醒来,在清绿的河水和深灰的古老的石桥的映衬下,一只大蓬的白色的帆船静静地卧在那里。岸边是一片金黄的沙滩,沙滩旁便是那一片青翠欲滴的树林。鸟儿飞到那儿,望着旁边那一块块碧绿的豆苗田发起呆来。田边的那幢幢农房里,家禽们也已耐不住寂寞了,它们发出了一声声啼叫,喧闹着,荡漾着一阵阵的欢腾。隔壁的狗儿听到这些也毫不认输,“汪汪”地叫个不停。

在这喧闹之中,人们也行动起来了。他们纷纷走出农舍,走进金灿灿的阳光之中,融入这“青山清水蓝天绿田”之中,有的人在互相打着招呼,谈着今天的农活;有的人在给家畜家禽喂食;有的人拿起了农具,金属之间发出了清脆的撞击声。这一切,都使这个小村庄在异常宁静的环境下充满了生机。农田里,到处闪现着他们辛劳的身影;白帆间,他们张开大网,准备前行。平桥村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这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早晨,这真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平桥晨曦图”啊。

生2(板书):最佳色彩奖。

 师:我看到了很多颜色(举起左手,数指头),有金色、白色、绿色,也听到了很多声音(举起右手,数指头),有人声、狗的叫声、鸟鸣声、小溪流水声。好,我的指头都快不够了。我想采访一下你,你的作品是个人创作的,还是集体创作的?
     生1:集体创作的。
     师:那你们为什么会想到用这么多色彩来描写这一段呢?你去过乡间吗?
     生1:在杂志、电视上看过。
     师:好,这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刺激了我们的感官,又有颜色,又有声音。在集体构思的基础上,他们调动了生活的间接积累,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了表达。原来想象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呀。他们给自己评的是“最佳色彩奖”,大家认同吗?

 生(众):认同。

 师:好,我们给他们鼓掌。(鼓掌。)这组来,请!
    (幻灯显示题卡内容。)

 今天是社戏开演的日子,早上起来,我就一直在房间和堂屋之间踱来踱去,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船,我躲在房里——

生3(读):今天早晨的天气很晴朗,阳光很明媚,鸟儿仿佛飞翔在云端,但在我的心里却乌云密布,仿佛要下起雨来。房间里的气氛很沉闷,那种老房子里潮湿的气味似乎发了酵,让人感觉不安。就在刚刚,阿发急急忙忙地跑过来告诉我:“找不到船。”我满怀希望的心一下子从云端跌落到地面。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着急了,这次看不了戏,大不了下次看嘛。”我赌着气,躺在床上不想吃饭,桂生找我去钓虾也被我拒绝了。真是难熬的一天。
     生4(板书):最佳描写奖。
     师:这是你独立完成的,还是集体构思的?
     生3:集体构思的。
     师:我想采访一下,看不成戏的“你”心里高兴吗?
     生3:不高兴,“我”想去看戏。
     师:既然不高兴,为什么开始要把天气、阳光写得那么美?
     生3:“我”想反衬“我”的心情呀。
     师:哦,“反衬”。好专业的词!看来在展开想象的同时,我们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如果能加上一段描写心态、心情的文字就更精彩了。我还想问问,“你”在房间里,“你”的妈妈呢?她会给“你”说些什么?下去可以再补充。好,你们给自己评的是“最佳描写奖”。请这组同学说说。
    (幻灯显示题卡内容。)
     这天下午,双喜和阿发来邀我去钓虾,我高兴地随他们出了门。现在,我给你们讲讲这次钓虾的故事吧。
     生5(读):这天下午,烈日当头,好似整个世界都在一个被烤热的铁锅中,远处的景物好似在不停地抖动。我坐在门前,好像声音也蒸发了一样,只是偶尔能听见隔壁阿四的老婆在唠叨什么。一切是那么枯燥、无奈,我只好对着池塘发呆。
     这时远处传来了熟悉的声音。是双喜和阿发!我快乐地跳了起来。随后我随他们到了一片树林中,这儿烈焰射不进来,遍地都是野花,一股股清香袭入我的鼻子,触动着我的嗅觉。一会儿,一潭小池映入眼帘,双喜说这儿有虾,我们可以钓虾吃。于是阿发掘蚯蚓,双喜做钓竿,而在一旁不知所措的我只好捡起了柴禾。我高兴地跑呀,捡呀,一不小心,掉到水里去了,呛了几口水不说,还生吞了几只虾呢。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一个接一个地被双喜和阿发钓上来,可我却一只也没钓上,我甚至怀疑我比虾还呆呢!过后,我们将小虾用树枝串起在火上烤着吃,那煳焦味现在都回味无穷。

生6(板书):最佳离谱奖。

 师:原文只有钓虾,你为什么会想到掉入池塘里?
      生5:这样更有乐趣,我们想让情节更加离谱。
      师:请问,你们的想象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有关系吗?
      生5:有关系。你想,双喜他们都是农村孩子,他们会钓虾,而“我”是镇上的孩子,不会钓,又觉得很新鲜,到处跑,当然可能掉到水里了,这样更有趣。
     师:好一个“可能”掉到水里!你们新奇的想象与人物是有关系的,“虽然文中没有,但却可能有”,这就是想象的魅力。你们给自己评的是“最佳离谱奖”,要不要改改?怎么改?

生7(板书):最佳构思奖。
    师:好!下一个小组,请。
    (幻灯显示题卡内容。)
     我与小朋友们去看戏了,我母亲在家会发生什么故事?这是我从小舅那儿听来的故事——
     生8(读):家中,外祖母坐在床头,一面为我的出行而担忧,一面又期待着我回来后能给她讲戏中的内容。就在这种心情下,她拿出针线为我缝制衣裳,一针一线中,都穿透着她对我的担心、关爱与对戏曲情节的期盼。
     母亲,则静静地在家中做些家务。事忙完了,便去岸边,想看看船是否已回来,我现在又怎样了。可她只看到了几只小船泊在岸边,随着水的波动而上下起伏,此刻,她的心也如小船一样,七上八下的。许久过后,母亲寻思着,我回来一定会饿的,便去炒了一锅米。等到米好,仍不见我的身影。于是,她再次去那停泊着与她心情一样上下起伏的小船的岸边。这次,她看到了她想看到的,我们的大船渐渐驶到岸边。
      师:写得真切,情节有起伏。我想采访一下:你的母亲也是这样等你回来吗?
      生8:是的。我出去玩,回去晚了一点,她就在门口等,晚自习还会到学校接我。
      师:原来你有切身体会呀,看来想象的基础是生活。如果再把母亲在家里坐立不安、走来走去的情形写上就更好了。大家认为应该评什么奖?
      生9(板书):最佳情节奖。
      师:好。你们组也来说说。
    (幻灯显示题卡内容。)
      听说,傍晚时分,六一公公提着一包东西到我家来了,他与我的外祖母、母亲还发生了很有趣的事哩。想听听吗?
      生10(读):傍晚时分,六一公公提着一包东西来到了迅哥儿家。
      六一公公:大姐啊!你家迅哥被双喜带坏了!
      妈妈(惊讶):怎么回事?得罪您老了吧,我这里赔不是了。
      奶奶(进来):咋回事,迅子他妈?是不是迅子做错事了?
      六一公公:婆婆,您家孙子不仅吃了我的豆子,还踩了我的豆子咧。背着俺偷吃俺的豆子,还踩了一大片咧。
     奶奶:有这事?那对不起了。不过迅子从小很乖的。
    (六一公公笑着呈上了礼物。)
      六一公公:是啊,迅哥嘴真甜,就是他说豆好吃,老头子我听着心里就热乎!将来一定是状元的料,乡里孩子就是不如城里孩子咧。
     妈妈:哦,是吗?
     六一公公:可不是!这不,我这就送豆子来了嘛。
     奶奶:这哪好意思!孩子顽皮不懂事,再要你豆子……
     六一公公:婆婆,你这话我可不爱听。迅哥从小听话,是不会说谎的,这些豆子也不算什么,收下,收下吧。
     妈妈:那还真不好意思,要不坐坐?
     六一公公:不了,不了,家里还有豆芽咧。迅哥一句话,我就有的是劲。
    (伴着笑声,六一公公渐渐离去了。)
     生11(板书):最佳乡情奖。
     师:他们组写的是剧本,还制造了不少的误会呢,真不错。哦,还是从情感角度评的奖。还有想展示的吗?
    (幻灯显示题卡内容。)
     暑期过后,我回到了鲁镇。冬天的一个下午,饭桌上放了一碗罗汉豆,我吃时会有哪些感觉?
      生12(读):望着这一盘豆子,眼前似乎突然闪现了一些片段,耳畔仿佛传来了哗哗的水声。依稀是夜晚,有夜风拂过,托着丝丝的香气,“嗤”的钻进了鼻翼间,手不自觉地捧了一把豆,嗅了嗅,那味儿似曾相似。眼前就这样窜出了一些火花在暗地里,照亮了些什么,嘴角不自觉扬起,可是……眉头又皱了起来,似乎……似乎是缺了些什么啊……
     生13(板书):最佳表达奖。
     师:还有很多同学要展示,我们只好说遗憾了。每学期课本上都有几十篇课文,当练笔没有材料时,这些文章是不是聚宝盆?这就是巧用教材。从我给的题卡以及大家的汇报中,你们似乎已悟出了选点的方法,我帮你们归纳了几个。
    (幻灯显示。)
     寻找隐点据情补白
     寻找略点启思扩展
     寻找续点延情接编
     师:今天,大家的另一收获是学习如何利用课文进行合理而丰富的想象,如何进行巧妙的构思及表达。大家看这四要四不要,可否借鉴?
    (幻灯显示。)
     要精心扫描不要脱离原文
     要据情推理不要违背原文
     要展开想象不要拘泥原文
     要复位核查不要重复原文

 师:好,这就是今天的学习收获。巧用课文,展开想象,发展创造思维,明天的创新人才就在你们中间。练笔,想说爱你也容易。下课。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7年7期)

二、名课解读——课文作文,开辟作文新天地

《放飞想象》教学实录解读

作文是体现学生文字表达和思想水平的形式,它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中的难点。当前,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诸多的困境:教师无法可教,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话可说,作文千篇一律,无意可表。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成为广大教师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胡明道老师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在作文教学中实行“课文作文”。所谓“课文作文”“课文作文”是学习者以阅读教材文本为依据,以文中信息为触发点,进行联想、想象、推理、整合、重组、改装、评点后,写出既与原文有关,但又不同于原文的新片段或新篇章的一种练笔途径①。这种作文形式打开了学生作文思路,为学生开辟了作文的新天地,是学生得到了写作素材的“聚宝盆”,让他们放飞想象、快乐作文。在此课例中,胡老师以其高超的作文教学艺术,为我们呈现出精彩的作文课堂。

1、精彩对话,激活兴趣

写作的过程是极富创造性的过程,学生是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是语文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才能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发挥教学艺术与智慧,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兴趣中创作,在快乐中学习。

胡老师在这节作文指导课当中,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实施教学。一开始,胡老师是一个朋友的身份进入课堂的,她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学生畅谈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她亲切诚恳的话语给予学生勇气,她的换位思考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她幽默的与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学生就对她“言听计从”。能达到这种境界,不仅仅是因为胡老师的个人教学水平的高超,更重要的是她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在平等而诚挚地交谈中,了解他们的需要,顺应他们的心理,真正地做到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使得学生的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愿意跟随老师的脚步去学习,敢于挑战难度,提升自我。可以说,胡老师她用自己的教学艺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作文的环境,学生的兴趣高涨,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使得课堂充满了浓浓的学习气息。

2.巧设文题,放飞想象

就一般而言,学生的作文分为:“确定话题”、“搜索材料”、“放飞情思”、“妙笔生花”、“润笔增色”五个阶段。在这当中,“确定话题”和“搜索材料”是很需要教师的协助。为此,教师必须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联想与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写出属于自己的好文章。

在课堂教学中,胡老师设置了题卡,让小组随机抽取,而题卡中有着关于文题的提示和要求,她让小组充分讨论确定文题。胡老师没有直接确定话题,只是做提示和要求。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不偏离主题,又能结合课文《社戏》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这种形式活而不乱,巧而不繁的过程中,学生放飞了自己的想象。

充分的想象必须转化为真实的文字,才能成为作文。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说出他们中心所思所想,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胡老师准确地把握时机,以“中期汇报”的形式让学生转思为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转化能力,使他们的瞬间概括能力和寓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升。而她那恰当而不乏精彩地点评,在肯定学生能力的同时鼓励他们写出好文章。而10分钟的写作训练再次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他们在想象的天空中展翅飞翔。可以说,这个写作训练,是这节课的精要。在这10分钟之内,学生必须把思维转化为文本,并对自己的作品作出评价。这一环节实现了从想到做的转化,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考验。在任务的完成,展示代表作品,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其作品充分地体现了个性与创意。而胡老师的精彩提问又进一步地提升了学生的想象水平,使他们的想象更合理、更富独创性。在整个环节当中,老师和学生的活动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文题。胡老师巧妙的设计,让文题成为了学生打开想象之门的钥匙,而学生以课文《社戏》为起点,发挥想象,选择自己的角度,创作自己心目中的“社戏”。

胡老师设计的题卡,每一个都是以学生所学的《社戏》为起点,精心的编写提示和要求,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角度。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扩展想象的空间,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胡老师自始自终的没有教授想象的方法,而学生却能从文题当中的到启发,展开联想与想象。这就是“课文作文”精彩之处:“润物无声”。

3.层层深入,画龙点睛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在作为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是要传授写作的具体方法,而非写作的内容;注重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在这节课中,胡老师从策划到课堂呈现。无不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积累与沉淀。在此过程中,胡老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她在题卡上提示,点评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合理的思考。她在对话与交流中进行指导,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妙笔生花,让学生写作的方法在过程中形成,他们的情感在过程中提升。

胡老师在点评中指导,在归纳选角度中,帮助学生理解写作方法。在课堂的尾声,胡老师精彩地总结,并归纳出“课文作文”的要诀,犹如画龙点睛之笔。让学生理解如何选题,如何运用课文素材创作新篇。教学中,胡老师的教学都是从易到难、层层深入,让学生扎扎实实的学习,让他们一步步提升,使他们真正掌握的知识与方法。她以其点石成金之手,让学生得到了写作材料的“聚宝盆”。

纵观全课,胡老师始终扮演着朋友的角色。在学生需要是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保持着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激烈讨论、积极发言,表现出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极具创意的特点。胡老师所指导的“课文作文”的形式,让语文数变成了巨大的作文题库,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真正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在这一节课中,学生都是在收获,收获自己丰富的想象,自己新颖的作文,还有可以受用终身的作文素材“聚宝盆”,真是一举多得啊!胡老师用其独特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找到了写作的源头活水,给予他们一片天,为他们开辟了作文写作新天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