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芦笙柱上的飞龙

(2014-09-13 00:55:48)
标签:

情感

文化

分类: 李林散文

http://s3/mw690/001L5u4Qgy6LZGeIEO6c2&690

http://s15/mw690/001L5u4Qgy6LZGfLwPcde&690
                    芦笙柱上的飞龙

李白云

   芦笙柱上的飞龙是我的最爱了,俊美的龙头,修长遒劲的身躯,退化却依然老辣的手脚啊!龙是我们苗族人的吉祥物;而我刚好又是龙年生的龙崽,龙就是我的护身符,说的直白些,龙就是我神秘的另一位父亲。小时候每到我的生日,父母便带着祭品来到寨子下边六百河的一个大龙潭,感恩龙父给予我的生命和福气。平时捣蛋的我每次都服服帖帖尊命鬼师的忠告,给神秘至尊的龙父三鞠躬的。

   融水苗族的“神物”就是百吹不厌的芦笙,融水苗族的图腾就是巍峨的芦笙柱,融水苗族神圣的节日就是春节里大型系列芦笙坡会。这些都有祥龙护卫着。

   远方的游客,只要一踏入融水县城水东新区巨大漂亮的苗门,眼前就有蛟龙盘绕的芦笙柱矗立在大门东侧,你会不禁仰望这尊神龙附体的雕塑:此地不凡,古风依稀,苗味袭人。但是偌大的苗山,这只是第一道标志性的山门而已,巍巍元宝山,悠悠贝江河还在后头恭候你的到来咧!

   祥龙缠身的芦笙柱,有的树立在古老的苗寨里,与木楼炊烟为邻;有的树立在坡岭或田间,与天地风雨作伴;如今芦笙柱跟随进城务工的苗民,大大方方地耸立在融州城的民族文化大广场上,自豪地耸立在苍松环绕的民族体育公园里,接受各民族朋友的瞻仰,打开宽阔的胸襟任由游客合影留念:芦笙柱下留倩影,万里苗山不虚行。

你若伫立品味芦笙柱,在一根圆实光滑,祥云飘逸的柱子上,由上到下的构件是:凤鸟→葫芦→水牛角→蛟龙→横杆,地面以柱为中心在横杆的垂直阴影外铺塑圆圈,内饰十二芒。那只高高在上漂亮的凤鸟代表女性,代表太阳,象征女性为上的母系氏族社会,彰显苗族历史之久远。那葫芦代表女性的子宫,象征生命之源。那对弯月般尖锐的水牛角代表男性,代表月亮。合起来表示的是远古祭天时,太阳中天时庄严的男女交合,女在上而男在下。男人此时被称为垫底人。此时垫底人眼见的女人是太阳,底座的横杆变成撑天木,故有今天中原人称男子的性行为“日”的方言。那从天而降遒劲而虎虎生威的飞龙,则代表意志坚强,满怀仁慈赐福人间的使者。飞临红尘呼风唤雨,迎来五谷,救济苍生。整个芦笙柱的寓意是阴阳和谐,人丁兴旺,风调雨顺,社会和睦。据说远古的女娲造笙,伏羲造簧,用途在于祭天造人,天左旋,地右旋。人在天下地上且立足于地,故右旋。集体围着天柱迎着天体东升西落向右循进,是祭天舞蹈,流传到今天的苗族芦笙舞其实是祭天和寻根感恩的民间舞蹈。

你细瞧瞧: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鱼尾组合而成的苗山龙,不是和汉族地区的龙一模一样吗?不错,的确是一样的。那它为什么要缠绕在苗族人的芦笙柱上呢?缘由是苗族的创世先祖叫做蚩尤(古尤),蚩尤和黄帝炎帝同属于上古时期神奇人物,华夏族的前身。蚩尤部落原居黄河下游,后扩展到长江中下游。著名的逐鹿之战后,蚩尤战败,在强权高压下,余部奔逃一路南迁:游弋洞庭湖,楚国,浪迹武陵山脉,挺进湘西,群居贵州黔东南,再进入云南,大约清末越过国界进入越南,老挝,泰国和缅甸,上世纪6070年代越南战争后有部分苗族人移居西方世界。其中主要移居美国。不管怎样的沧海桑田,世事莫测。但全世界的苗族人都和蚩尤荣辱与共,共尊蚩尤为先祖。而蚩尤的故园就是大江大海之地,是龙族之国,所以神力无边的龙,一直是苗族永久的记忆,作为历史记忆的碎片,万载不灭的传说,保存在芦笙柱上是很自然的。

中国龙的故乡,海内外的中华儿女皆是龙的传人。图腾民族文化精神的吉祥符号和美好象征。象征中华民族团结的凝聚力,象征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统一。

东方是抹不掉的梦境,东方的暖阳一直照耀古老的苗族漫漫的南迁之路。回首心碎的过往,心酸和梦想,光荣和耻辱都镌刻在默默无语的柱子上。你看,那柱顶端的凤鸟正翘首东方,仿佛在深情地呼唤先祖;那水牛角也顶向东方,似乎要奔向黄海之滨;那高昂的龙头啊!也遥望着东方,犹如要将满腹的神水喷出,让甘霖洒下给嗷嗷待哺的大地呢!东方是我们共同的圣地,永不能忘的故园,梦想诞生的地方。

每每春风吹醒了苗山的凤凰鸟,吹绿了起伏连绵的苗岭,吹红了元宝山漫野流香的红杜鹃。那芦笙柱上的飞龙也从冬眠中惊醒过来,摇头摆尾,欣喜若狂,美滋滋的遨游在苗山欢乐的海洋里,这时候,高坡,山谷,河岸上千千万万的苗家侗寨芦笙悠扬,旌旗飘舞,炮竹声声,歌声阵阵,笑语喧天。莽莽苗岭从正月初三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两天,大型苗族系列芦笙坡会群,如火如荼地拉开序幕,苗族独特的视觉盛宴一一登场,火树银花的苗家妹子,笙不离手的苗家后生,在芦笙柱下,在苗族飞龙的祝福中尽情地跳起芦笙踩堂舞。凤凰鸟,水牛牯,祥龙,苗山人,在时而低沉,时而高昂的芦笙曲中,在寨佬和芦笙头的指引下都虔诚地向着先祖永眠的东方三鞠躬再三鞠躬;向着那片平坦坦富饶的土地回首再回首;向着那湛蓝湛蓝的大海呼唤再呼唤。。。。。。

 

仰望芦笙柱上栩栩如生的飞龙,自然想到柳州龙城来。你若再马鞍山眺望柳北一带,那柳江转弯之处状似游龙,就赞叹开来。后品读柳宗元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亦不禁由衷赞叹“壶城”这块宝地。后来再翻阅柳州的历史,更是对柳州龙文化陶醉不已:柳州何称龙城也!相传在一千四百年前,南朝梁代大同年间,南方的马平郡即今柳州市,始有传见“八龙戏水于江中”,柳江周水因此改名为龙江,于畔建龙城县即今柳州柳城县。唐贞观年间约公元634年,马平城址迁于今柳州河北半岛城中区,依柳江而建,故名“柳州”,此始,柳州称“龙城郡”,试想中国就有八个龙城诸城 濮阳天水湘乡太原常州柳州朝阳但是唯有一个柳州被命名为龙城郡。凭此你若是柳州龙城人肯定无比的自豪。柳州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名“龙城路”;多处名胜风景名字与龙有关,“龙潭”“老龙岩”“龙壁山”等,让人浮想联翩。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有时夜色阑珊,在雾气腾腾贝江边凭栏星光闪烁的河面,会不自觉哼起陶渊明的诗句来,遥望东方那片湛蓝,漂泊的心就化为一条小山龙顺江而下。

 这个美好的夙愿终于在2012年元旦这一天实现啦!

正值梅花艳丽夺目,光彩照人,新年的暖阳铺展着整个龙城。中午时分,柳州雀山公园南侧大草坪芦笙声震天,市芦笙协会在此举行芦笙图腾柱定柱庆典,旗下的9支少数民族芦笙队在此献上欢腾喜庆的芦笙踩堂,显示了原汁原味的风情柳州民俗魅力。据介绍,这9支芦笙队中,除柳州师专民族芦笙队、龙潭公园侗族芦笙队和三江同乐芦笙队外,其余6支队伍均来自融水苗族自治县,队伍名称以所属乡镇命名,分别为安陲芦笙队、红水芦笙队、洞头芦笙队、大浪芦笙队、安太芦笙队和拱洞芦笙。悠扬悦耳的芦笙曲奏响了春天的旋律,苗族侗族同胞纷纷围绕苗族芦笙柱载歌载舞,和各族人民一道共庆元旦,祝福工业柳州明天更美好。

 这一天雀山成了欢腾的海洋。原中共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曾艳女士来了,柳州市政协副秘书长,原融水苗族县长韦明山来了,柳州日报总编陈中林先生来了,柳州电视台来了!柳州人民以包容的心态欢迎苗族传统文化驻扎龙城,深邃的柳江以海洋胸襟接纳了来自苗山的一条山龙。

悠扬的笙曲在雀山回荡,苗山的桃李汇入雀山的红梅花阵,苗岭的金枝玉叶妖娆在绿草如茵的南草坪上,欢快的舞步伴随龙城的节奏向前迈去。最引人注目的苗族图腾柱上,凤凰展翅高歌,水牛扬角闹春,蛟龙如鱼得水,翘首冉冉升起的朝阳,穿过祥云,凌空而下,划入深蓝的柳江,加入柳江苍龙群,畅游呀畅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