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桥本看日本爆买 |
分类: 一笔视点 |
桥本隆则/文
与世界最南端的墨尔本一样,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出现在世界各地,他们的观光与购物,既活跃了当地的经济,也出现了很多文化的碰撞。其中中国游客占领日本银座的消息也上了日本新闻的头条,同时有些媒体专门抓拍中国游客各种不文明的行为,这样就在日本引发了一场争论,“到底是中国的钱重要,还是日本立场态度重要”,其中主要论点是:“不要被中国的钱诱惑,以后日本也要后悔。”
日本情报节目中播放了中国游客乘坐大型旅游客车来到日本中心东京银座,高兴地购物样子。其中日本专门销售各种人偶的玩具店老板,高兴地对记者说:“很好,非常有帮助,就像又过了一次日本正月的感觉”。同样东京,大阪的酒店也是价格单价上升了3-6万日元,就连东京,大阪各个百货店附近的商店也受益,如一个箱包店,每天卖出500多个旅行箱,简直卖疯了。但是在肯定中国游客购买力的同时,更是对中国游客不文明的行为给与了重点报道。
在世界各地,除了看见中国游客,还会看见日本游客,对于日本游客的评价,经过5-60年的时间,评价基本上都已经确定:日本游客不善于提出自己的主张以及意见,有喜欢干净的国民性,这样在世界各地与其他国家游客相比相对比较受欢迎。
但是对于购物观光,日本人也有过一段不是很能受到赞扬的历史,如果单纯从中国游客“爆买”的角度批判或者指责,甚至用嘲笑的眼光看待,日本自身也是忘记了过去。日元升值的时代,日本国民有过很长一段时间,在欧美各国疯狂地采购高级名牌商品,从海外购入皮鞋,皮包等购物观光。
与现在中国游客在世界各地购物相似,当时访问欧美的日本游客也是前往只有当地富人空的高级名品商店,坐着大型的观光巴士,穿着牛仔裤,拖鞋以及T恤衫就进入商店,而且还不断向导游抱怨:“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在名品店内也是吵吵闹闹。当时日本流行使用有名牌商标的纸袋子,这样在购物时,向店员讨要多余的纸袋子成为一种必修课。在购物时,想尽办法,就是为了多拿一个纸袋子,结果把名品商店中能够买的东西都买了,成为当时一个笑话流传。
与现在中国游客前往欧美,日本采购时代不同,当时欧洲当地这个品牌的使用者的角度来看,突然出现的日本游客前来购买品牌商品,就如欧美品牌商店遭到了突然的袭击,所以有些欧美媒体甚至用了“新珍珠港袭击”来形容日本购物游客的到来。蝗虫般的游客到来,把商店的购物环境破坏,当日本游客离开,商店内也是所剩无几。这样的情况特别是在美国,遭到当地的媒体严厉的责难。
现在的日本游客已经与刚出日本以外旅游的情况改变很多,已经不再是集中在某些品牌上,集中抢购,而是根据个人的爱好,旅游形式也是从集体旅游变为个人自由行,这样就不再给欧洲品牌,以及当地民众带来麻烦。
但是历史还是不能忘记,至少在过去某一段时间内,日本的这个“耻”在世界各地到处出现。现在好不容易这个标杆性对象从日本游客转给了中国游客,刚刚走出国门的中国观光客的各种“惨状”在日本媒体上被晒出来,甚至很短视的责难嘲笑。
中国游客的在世界各地的不文明行为,鼓励与希望在他们走出国门以后能够开阔视野,能够接触世界普遍性“知耻而后勇”,这样才是作为世界先进国国家日本的职责,用自己的隔离过去的“先进性”,用自己忘记历史的“一贯正确性”来看世界,这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做法。
友情提示:本博文章只是提供新浪博客使用。新浪以外的论坛,博客谢绝转载与刊登。如有意向请联系告知并支付相应稿费,如有若侵权本博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我的新微博:偶尔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