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运魔障背后的体育精神

(2014-02-18 07:58:18)
标签:

桥本看世界

奥运会

体育精神

分类: 一笔视点
             奥运魔障背后的体育精神

                    桥本隆则/文

 

     何谓奥运魔障,就是一个平时发挥很正常的运动员,来到奥运会以后,会突然发挥市场,原本很平常的一个动作,或者平常的一跳,结果会大大出人意料。很多人既向往奥运,又害怕奥运,因为在奥运会上什么事情都有发生的可能。

    为何会有奥运魔障的出现,其实是每个运动员心中的压力,越是重大比赛,压力就越大,如参加本届索契冬奥会女子高台跳雪比赛的日本选手高梨沙萝就是这样,因为今年与去年的世界杯,世界竞标赛的成绩很好,所以在出征前,日本方面就把她的成绩视作夺金大热门,而女孩子的当地更是壮行会,后援会等,甚至有的商店还趁机推出商品,就等她在奥运会上一跳获得金牌。没有想到是因为当时的气候条件,还是女孩子本身的状态,她只拿了个第四,于是日本国内都很失望,有些商店马上撤下了高梨的商品,原来那些鼓噪的后援会也不见了。

   我想说的是因为来自国内的过分期待,造成了女孩子的心理压力,也因为心里压力,使动作变形,最后痛失金牌。

   中国也曾经出现这样的例子,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其中就有前一年打破世界纪录的著名跳高选手朱建华。在当时的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导的心目中,朱建华的跳高是有绝对优势拿金牌,因此去洛杉矶时,领导安排,照顾他让他坐头等舱前往洛杉矶。可是因为所谓的板上钉钉成为朱建华心中的压力,在跳高比赛中,他动作走形,最终只获得铜牌。大家很不理解他,认为他没有拿冠军辜负了国家的培养,国民的期望,都纷纷写信骂他。据说他从美国回来没有了头等舱待遇,只能蜷缩在普通舱,下飞机后只能悄悄地离开机场。

    国民的对金牌的期待,对奖牌的期待,不仅仅给运动员造成了心理压力,当这种期待没有实现时,国民的失望也会变成一种冷暴力。

    日本历史上曾经处出现过运动员因为没有拿到奥运金牌,最后以死向日本国民谢罪的事例。更在最近20多年也有相同的例子,如日本男子高台跳雪选手原田,在奥运会团体高台跳雪比赛的最后一跳,因为团体成绩已经是第一,如果不出意外,这块金牌就属于日本。但是原田在最后一跳中中间坠地,痛失金牌,而他成为日本民族的罪人,他的家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都被日本民众骚扰,冲击。直到在4年后的长野冬奥会上,他以惊人一跳把日本从死亡线上挽救,最终获得金牌时,他也成为民族英雄。

   世界上并没有魔障,这些魔障只是活在运动员的心理,因为太多的期待,太多的压力。但是有些运动员也有逃避魔障的办法,这就是更改国籍,当离开了一个狂热之地时,他的水平才能真正发挥。

http://sucimg.itc.cn/sblog/oMp3ClzD2RV                               安贤洙在比赛中
http://sucimg.itc.cn/sblog/oMp3CtYLlZM                                
胜利的喜悦
http://sucimg.itc.cn/sblog/oMp3C3uH01D                                
代表俄罗斯
    原来是韩国选手的安贤洙,因为在韩国竞争激烈,韩国国民对于金牌,对于选手的期待很高,很多选手都因为这样的原因,在韩国国内发挥失常。因此运动员只要一有过巅峰期的迹象,就会被淘汰出国家队,

     韩国短道速滑界中,所谓的造假,内部争斗,虐待,以及过分的期待都是时有发,这样的环境也影响了运动员的正常发挥。所以他会做出放弃韩国国籍前往俄罗斯的选择。最后在俄罗斯的索契,他用他的成绩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最后借用一位作家的话结束这篇文章:我们热爱胜利,我们也要评价胜利,这个胜利是没有任何疑问的胜利,但是我们在胜利之上,喜爱胜利背后的深层的东西,有时是你胜利,有时是我胜利,这样的无限循环延绵不熄。

    奥运有参与的精神,更有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因为要让所有运动员平等地发挥水平,希望永远不要出现魔障,超越国家界限,让我们为每一位参加选手鼓掌。

 

友情提示:本博文章只是提供新浪博客使用。新浪以外的论坛博客谢绝转载与刊登。如有意向请联系告知并支付相应稿费,如有若侵权本博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我的新微博:偶尔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