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偶尔一笔桥本隆则日本地震灾后重建看日本问题所在日本模式 |
分类: 一笔有感 |
这就是我们在文章开头所看到的一个单词:想定外(没有想到)。日本这次地震级是超高级的9级,并且同时发生了巨大的海啸,有的地方高达17-32米的海啸夹带着各种建筑材料扑向了海岸。这些都是当初在设想预案,或者制定紧急对策时没有想到,或者想到了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没有人能够拍板定下来),这样的结果,制作出预案都是预防一般灾难的预案,当真正的灾害来临时,却没有案可查,无标准可循。原本接受是应对短期的,低震度灾害的训练,所以灾区的人们开始时向世界表现出一种超越人类本性的镇静与耐心,一切都是那样的自信与沉着,因为他们心中有底,一切都在预想中。可是一旦发生了超强度灾害时,日本长久以来的平稳运作的管理社会到了头,原先的救灾应急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问题的发生。这种上下严密管理,层层控制的,严密训练的体制,在高层精英的判断失误(或不能判断时),这个日本引以为豪的社会体制就崩溃了。
从地震里的很多事实我们知道,很多应对大灾难的标准模式预案是没有,如:当海啸超过5米时核电站反应堆应该如何应对,这在所有的日本核电站都没有?原先日本所有在海岸行使的电车在遇到地震时,根据紧急避难预案应该就近到附近的小学等公共建筑避难,可是高达30米的海啸就是在那些海岸边的小学里,把那些在地震中没有遇难,而避难到小学校的人吞噬,因为电车公司的紧急避难预案中没有海啸的设定(或者很低)。又如当那些在海啸阻隔在交通不便处等待救援的民众,总是迟迟等不到救难物资的空投,这是因为政府没有预设救援物资空投的预案(之前都是降落后直接给民众,防止救灾物资的乱用)再如当很多老人在福岛核危机以后被从受到核放射威胁的地区,紧急疏散到邻近的避难所后,大量的老人却在避难所死亡(有40余名)一查原因因为在等级高的自然灾害后的高龄老人的对应预案没有。这些就是日本社会向世界呈现出来的结构弊端,这也是为何当东京发生地下水污染后,日本人一下子失去往日的镇静守序,全员抢购的原因,当标准(预案)不起作用时的日本就成为一个群龙无首的混乱世界。
友情提示:本博文章只是提供新浪博客使用。新浪以外的论坛,博客谢绝转载与刊登。如有意向请联系告知并支付相应稿费,如有若侵权本博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邮件地址:偶尔一笔
我的微博:偶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