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哈日到超日--香港与日本

(2009-10-13 08:25:26)
标签:

偶尔一笔

日本与香港

香港

香港社会风情

雾里观花看香港

分类: 雾里观花看香港

                          从哈日到超日--香港与日本

                                    原创/偶尔一笔文

   看看香港回归以后有何变化?是我这次回香港的重要课题。香港回归后,很多人讲香港会很快的中国化,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内地城市。我一直在日本生活工作,来日本之前又在香港生活过一段时间。在这十多年的时光隧道里香港真的变化了吗?

 从哈日到超日--香港与日本

香港中环的金融中心

   我一到香港就觉得最大的变化是:香港的到处都有日本的影响。日本车,日本料理店,日本银行,日本百货以及日本电器。10多年前当香港回归之际,我回到香港,当时西洋之风入夕阳般逐渐消退,中环,尖沙咀的很多针对欧美人的酒吧正在逐步调整经营方式。经营者都在担心当欧洲人不来时,谁还会来呢?实际上欧洲没有少来,反而使日本人来了更多,并带来走了香港人对日本人的亲切感。

从哈日到超日--香港与日本

维多利亚湾看金融中心

    记忆中当时已经在市面上有很多日本车,到处都在做日本车的广告,日本丰田车,日产车等等,但是当时日本车还没有完全占领香港市场。各种中巴车还有很大一部分为欧美车。这次回香港看到的是中低档车的市场完全被日本车占领。出租车,中巴车,货车等全是日本车。而且高档车一部份也为日本丰田雷克萨斯,本田的雅阁等车占有。欧洲车还是只有奔驰等寥寥数款。从哈日到超日--香港与日本从哈日到超日--香港与日本从哈日到超日--香港与日本

香港街头的日本车

   在香港的日子里我觉得香港是我们国家对日本最亲近的城市,因为很多内地市场中很难看见的日本式广告营销做法,在香港目前还在使用,并且行之有效。电视机里每天在播日本的财务公司的广告,日本的喇叭牌止泻药的广告还在尖沙咀的天星渡轮上矗立。各种迹象给人一种印象就是,凡是日本产品全是高科技,新产品。包括百老汇,丰泽的电器专门店也是这样,连日本本土的电器专门店都不用摆放的电器产品方法,在香港当地电器店的进口处还在使用。即:电器产品都以索尼的产品打头阵。实际上很多电视,微波炉,电脑产品索尼已经不能算是老大了。我问了店员,店员告诉我在香港市民心中,最好的电器产品就是日本货,日本货中最好就是索尼了。如果在店门口不这样摆放,香港人连门也不会进来。

   但是香港也没有走完全模仿日本的道路。而是在借鉴日本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了自己的品牌,闯出了一片天地。这就是我要介绍的香港当地的连锁和果子(点心糖果店)多庆屋,起先一看名字还以为是地地道道的日本和果子商店呢。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香港商人去日本以后,看到雨后春笋般地洋和果子店(糖果点心店)在日本的好生意,就把他借鉴过来。用前店后厂的形式(工厂开在深圳蛇口),开出了这个多庆屋系列店,专门销售各种点心与食品。这种产品还有一个很响亮的商标名字:EDO(江户的日本发音)。买得人很多,虽然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但是,我认为不失为一种好的营销模式,首先可以聚集人气,其次就是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也让日本本土点心糖果入侵断了路。

从哈日到超日--香港与日本

从哈日到超日--香港与日本从哈日到超日--香港与日本

香港经营范例--多庆屋

    香港还有很多日本产品营销的成功范例,如很多在香港经营的日式的料理连锁店。原来在香港很多日式料理店不像上海,北京等地,最初的料理店大都是原来在日本打工人员在回国后开设的,虽然味道不错但是毕竟还是有点差别,要么就是价格非常昂贵的所谓日本料亭,一般市民都去不了。而在香港一开始就登陆的就是在日本以价格适中,味道适中著称的日本料理连锁店--和民。这样使香港市民很快就能接受日本料理,在海外和民连锁店在香港的几个店经营是最成功的。不但在经营上站稳了脚,而且免费宣传了日本文化,促进了日本香港的文化交流。

从哈日到超日--香港与日本

街头到处宣传日本文化

    总之,现在在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几乎离不开日本,在实际生活中的感觉也是香港现在生活方方面面受到日本影响很深,且日本的存在也是无孔不入,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影响每个香港市民生活。另一个方面日本经济要借重香港的地方也很多,并且要通过香港这个桥头堡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的这扇大门,这点才是今后港人要正视与利用的地方。

从哈日到超日--香港与日本

日本料理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