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台上种在花盆里的秋葵

窗台上花盆里的秋葵开花结荚了!
那还是今年四月末的一天,我在卧室窗台上的两只蓝青花花盆里,撒上了一小撮秋葵种子。不久,花盆里长出了一棵棵小苗。我在一只花盆留下四棵、另一盆留下了三棵幼苗,其余的便狠了心拔掉了。至于为何留了七棵而不是六棵或八棵,无非是忽然想起时兴的“七上八下”恶作剧罢了。
锦 起初,这几株秋葵的叶子圆圆的,长着长着,碧绿的叶子却四分五裂若手掌,又大又绿像蓖麻。你如果走近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叶子背面,有无数个白色透明的小珠子,在朝阳晨光映射下闪闪发光,那不是别的,是秋葵分泌的胶状物质形成的营养珠。进入六月,绿色的花蕾,顶端渐渐露出一抹鹅黄,第二天凌晨,只见五片黄色的花瓣冲出花托的包裹,铸出一只只黄澄澄金灿灿的金杯:“蜡光腻粉花正开,翠袖捧出黄金杯(明代陈谆云诗)”,“秋来似学金丹粉,戏把硫磺制酒杯(宋代陈司云诗)”。只是,金杯虽好,你若拿来盛茶倒酒,只怕喝不到嘴里,却湿了衣衫。
更令人喜欢的是,嫩黄的金杯内深藏着紫红色的花心,一柄黄色的花蕊上又点缀一抹深紫,色彩艳而不俗,宋代文学大家苏东坡对其情有独钟,信手在赵昌所画秋葵画中题诗一首:
弱质困夏永,奇姿苏晚凉。
低首黄金杯,照耀初日光。
檀心自成晕,翠叶深有芒。
古来写生人,妙绝谁似昌。
晨妆与午醉,真态含阴阳。
君看此花枝,中有风露香。

夏日炎炎,秋葵花却换上了艳丽的鹅黄色罗绮时装,益显素雅娇嫩,极像一位绝代佳人。我不由赞叹:美哉,秋葵!
宋朝有位陈师道,一生安贫乐道,经常闭门苦吟诗文。一日外出偶见秋葵花,诗兴大发,急急归家,闭门拥被而卧。家人知其写作时不能打扰(恶闻人声),就将小猫小狗赶出院外,抱着婴儿稚子去了邻居家。于是,便有了这首秋葵诗作传世:
炎艳秋来故改妆,薄罗闲淡试鹅黄。
倾城别有檀心在,依倚西风送残阳。

其实,我觉得陈某人以被蒙首、闭门苦吟的“吟榻之作”并非佳文,甚至比不了唐代无名氏的秋葵诗高雅耐品,君若不信,请试读之:
此花莫遗俗人家,新染鹅黄色未干。
好逐秋风上天去,紫阳宫女要头冠。

嗯,此花只应天上有,哪能遗落俗人间!据说,西天王母娘娘就喜欢佩戴黄秋葵花,有宋代诗人晏殊的菩萨蛮词为证:
秋花最是黃葵好,
天然嫩態迎春早,
染得道家衣,
淡妝梳洗時。
曉來清露滴,
一一金杯側,
插向綠雲鬟,
便隨王母仙。
据说,这位北宋时的晏殊五岁能诗,素有“神童”之称,十四岁参加殿试,深得宋真宗嘉赏,钦点赐同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后官至宰相。他一生写了上万首词,留传下来的却仅一百六十首。但写秋葵花的词除了上首外,还有一首菩萨蛮,可见秋葵花在他心中的分量:
人人尽道黄葵淡,
侬家解说黄葵艳,
可喜万般宜,
不劳朱粉施。
摘承金盏酒,
劝我千长寿,
擎作女真冠,
试伊娇面看。

秋葵花虽美,花期却短,早晨慢慢开放,午后逐渐萎谢,乃典型的朝开暮落之花。花谢后,结出一只绿色的棒子,呈六棱形,翠绿翠绿的,绿得匀称鲜亮;那棒棒越长越长,纤长尖细,极像羊角,所以又叫羊角豆;羊角豆表面有一层细细的绒毛,我用手摸摸,毛毛糙糙的,靠近一闻,有一种淡淡的香气,像极了下雨时草坪中湿湿的青草气。

秋葵的果实长得很快,三、四天以后,就长到一乍来长,尾部尖细,很像女人的纤纤玉指,所以素有绅士风度的英国人给它取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美人指;爱吃秋葵的印度人大概被大英帝国殖民久了,也依样学样取了个优雅的名字叫“淑女指”。
这时侯,秋葵就该采摘了。我随手摘下一只翠生生的羊角豆,拿到自来水龙头下冲一冲,张嘴咬了一口,嗯,口感不错:肉质柔弱,脆嫩多汁,黏而不腻,香味独特;果实中含有的那特殊的黏滑物质,更具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和圆润口感,哈哈,比生吃黄瓜、丝瓜还要清新、惬意得多。

这时,我忽然想起有位爱种、爱吃秋葵的稼穑汉,他曾深情咏赞秋葵“入口爽滑生乳液,当蔬当药两不差”,并即景生情书写《咏秋葵》诗一首:
引种秋葵院内发,像椒实菜更非瓜。
角形蒴果枝间挂,花淡枝繁叶有叉。
入口爽滑生乳液,当蔬当药两不差。
世人爱彼回春力,固本强基众口夸。
我看了一眼手中被吃掉近半的羊角豆,只见六棱形的豆荚内,布满了一粒粒圆圆的鱼眼样的白珠子,它就是秋葵的种子。有诗曰:“形似青椒花更艳,籽如晶玉味尤长。”要吃秋葵,必趁新鲜,一般花谢后三至五天左右必须采摘,摘晚了就老了,肉质纤维化,种子发涩微苦。同时,秋葵的果荚呼吸作用极强,在夏秋季的常温下很容易发黄变老。所以,采摘后如果一两天内吃不了,也必须放冰箱内冷藏。
秋葵的吃法很多,如果你不愿生吃,又不想油炸、清炒或炖汤,那么水氽后凉拌也是一种很好的吃法。这种吃法非常简单,只需把洗净去蒂后的羊角豆,放入烧开的水中氽至八九成熟,捞出用净水冲凉,盛入盘中,倒上生抽、蚝油、香油或蒜汁即可,原汁原味,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秋葵的营养极为丰富,是一种理想的高档绿色营养保健蔬菜。有人总结,常食秋葵有七大功效:
1、帮助消化:秋葵含有果胶、牛乳聚糖等营养成分,具有帮助消化、治疗胃炎和胃溃疡、保护皮肤和胃黏膜之功效,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
2、保护视力:秋葵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E等,尤其是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含量在目前发现的动植物中位列第一,能保护视网膜,确保良好的视力,预防白内障。
3、保护肝脏:秋葵嫩果中含有一种黏性液质及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鼠李聚糖、蛋白质、草酸钙等,经常食用帮助消化、增强体力、保护肝脏、健胃整肠。
4、强肾补虚:秋葵粘液含有特殊的具有药效的成分,能强肾补虚,对男性器质性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因而是一种适宜的营养保健蔬菜。
5、美容养颜:秋葵中富含维生素C以及可溶性的纤维,对于皮肤有着很好的保健效果,同时还具有增进皮肤的美白以及细嫩的作用,还可帮助排除人体内垃圾。
6、减缓衰老:秋葵嫩荚丰富的植物黄酮,结合各营养元素能促进人体全方位的自我调理,从而确保内分泌平衡、抗衰老、抗疲劳、增耐力、血液循环加快等功效。
7、防癌抗癌:秋葵富含的锌、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防癌、抗癌能力,其粘性物质中含有50%纤维素有利防肠癌。
同时,秋葵含有丰富的特殊粘液。这种稀有的黏性物质(糖聚合体)中主要成分含有果胶、粘性糖蛋白、维生素A和钾。粘性糖蛋白是一种由胶原和粘多糖类物质组成的多糖、蛋白质混合物,它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保护人体关节腔里关节膜和浆膜的润滑作用,也能保持人体消化道和呼吸道的润滑,促进胆固醇物质的排泄,减少脂类物质在动脉管壁上的沉积,保持动脉血管的弹性,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和胶原病的发生。

所以,小日本和高丽人把营养丰富的秋葵称作“绿色小人参”,而美国鬼子则给了它一个更容易被记住的名字——“植物伟哥”。

据查,秋葵,亦称黄秋葵,又名补肾草、咖啡黄葵、羊角豆等,属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多数资料认为秋葵原产非洲或北美,也有人认为我国也自古有之,在《诗经》、《汉书》、《左传》、《说文解字》等古藉中均有记载。
比较可信的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秋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黄葵二月下种,宿子在土自生,至夏始长,叶大如蓖麻叶,深绿色,叶有五尖如人爪形,旁有小尖,六月开花,大如碗,鹅黄色,紫心六瓣而侧,午开暮落,随后结角,大如拇指,长二寸许,本大末尖,六棱有毛,老则黑,内有六房,其子累累在房内,色黑,其茎长者六七尺。”由此可以确认,中国在明代已有黄秋葵的栽培,并作为药用。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杭州人陈淏子写出了一部我国重要的园艺著作《花镜》,其卷六花草类考中有关于秋葵的记述:“秋葵,俗呼侧金盏,花似葵而非葵,叶歧出有五尖,缺如龙爪。秋月开花,色淡黄如蜜,心深紫,六瓣侧开,淡雅堪观。朝开暮落,结角如手拇指大尖长。内有六棱,子极繁。冬收春种,以手高撒,则梗亦长大。”
秋葵虽好,却无安身之所。前年的所谓“棚户区改造”,拆掉了我的房顶小菜园;好不容易觅一陋室,在窗台上花盆里养了几棵。这才结荚月余,又传来将要启动拆迁的噩耗。
唉,居无定所,明年的秋葵又该花落谁家?!
(本文图片手机拍于自家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