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南行浅记(18)

(2021-07-27 09:55:39)
标签:

馒头山

海带晾晒场

原创

分类: 游迹
东南行浅记(18)

我们乘高铁离开厦门,两小时车程抵达霞浦。

霞浦县,海岸线绵延曲折,大港口水深面阔,是闽东的沿海大县。

我们是奔这里的海岸、滩涂来的,故在事先请好当地的摄导,于4月14日下午开始了五天的拍摄。

摄影是一门光影的艺术,天气对于光影的影响确实很大。我们的运气不好,几天时间基本都是阴天,没办法啊!

不过不碍大事,到霞浦不见“霞”,“浦”总不会消失吧。就算拍不出“大”片,“到此一游”片总会有吧!

拟分几次介绍我在霞浦拍摄的情况,算是我《东南行浅记》的继续吧。

  (本次为浅记18东南行浅记(18)
    4月18日,我们到馒头山时天不亮。原因是这座突兀的岛礁把美丽蕴藏在黎明至日出时段。对我们来说出发的时间在掌控之中,至于天气如何,只能看运气了。东南行浅记(18)
    4时49分,我按下了4月18日的首次快门。

    拍摄点是专门为摄影爱好者兴建的一座五层宾馆,叫摄影人家。摄影平台正对着馒头山。东南行浅记(18)
    5时20分,太阳从大海那边的山上开始露脸,尽管效果不理想,但大家怕错过机会,一时间快门声较早先密集了许多。

上面这张片片是我5时22分拍摄的,尽管差强人意,但也庆幸有所收获。东南行浅记(18)
    5时29分,太阳上方不远处的云有向下移动的趋势,看来好景不长了。东南行浅记(18)

东南行浅记(18)
    太阳虽然不见了,但它给天空和海面涂上金色,也算是送给我们有的一点小意思吧。东南行浅记(18)
    来一张接片,显示馒头山周边较大地域。东南行浅记(18)
    6时15分,潮水渐渐远去,我发现陆地有一条小路向馒头山延伸。看来那座小岛时常会有人徒步前往。

    历时1小时多后,我带着还算满意的心情,结束了在馒头山拍摄。

啰嗦一句,馒头山属于霞浦县沙江镇围江村管辖。东南行浅记(18)
    离开馒头山,我们随车沿着海岸向北不一会就到白鹭村海带晾晒场。东南行浅记(18)
    霞浦县号称
“中国海带之乡”,据说海带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渔民在前一年的年底,把海带苗投放到海里,次年清明节前后便是收获期。这时的新鲜海带要及时晾晒,否则就会腐烂。所以晾晒海带是当地人在海带生产过程中的重头戏。东南行浅记(18)

东南行浅记(18)
    白鹭村的
海带的晾晒场很大,足有四五百亩。

刚从海里收回来的海带体积重量为了减少搬运的过程,聪明的渔民在滩涂上竹竿,将一条条的海带系在绳子通过滑轮挂到竹竿上晾晒,这样风吹日晒不仅干的快也充分利用了空间。东南行浅记(18)

东南行浅记(18)
    如果光线强烈,
逆光拍摄刚出水时的透明海带可充分体现出的质感和颜色。可惜我们拍摄时太阳躲在云后面。东南行浅记(18)
这就是晾晒海带用的绳子。东南行浅记(18)

东南行浅记(18)
要知盘中餐,
“条条”皆辛苦。东南行浅记(18)
    心想如果是涨潮时,这些小船会在挂满海带的
“竹林”中来回穿梭,肯定又会吸引大量摄影家和摄影发烧友按动快门。可惜我们时间不容许,于7时37分按下最后一次快门后离开白鹭村海带晾晒场。东南行浅记(18)

4月14日下午开始到4月18上午,我们在霞浦县一共跑了13个摄影点,尽管拍摄的片片很一般,但总算是终结了我多年的愿望。

再见,霞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建军节随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