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乘高铁离开厦门,两小时车程抵达霞浦。
霞浦县,海岸线绵延曲折,大港口水深面阔,是闽东的沿海大县。
我们是奔这里的海岸、滩涂来的,故在事先请好当地的摄导,于4月14日下午开始了五天的拍摄。
摄影是一门光影的艺术,天气对于光影的影响确实很大。我们的运气不好,几天时间基本都是阴天,没办法啊!
不过不碍大事,到霞浦不见“霞”,“浦”总不会消失吧。就算拍不出“大”片,“到此一游”片总会有吧!
拟分几次介绍我在霞浦拍摄的情况,算是我《东南行浅记》的继续吧。
(本次为浅记16)
半月里,是畲族聚居的村庄,位于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管辖。
4月17日上午摄导把我们带到这里。(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个民族)
刚入村口有一面不大的用石板铺就的广场。
广场边的台阶上矗立着一座古老的建筑,曰“龙溪宫”。大门由铁将军把守,我们进不去,更无法了解里面的建筑式样和供奉着什么神仙。
一棵有着颇具岁月感的老榕树,枝叶繁茂,给半月里村增加了几分幽静。
龙溪宫前,竖有好几块石碑,其中一块刻有“半月里”三个大字的石碑引起我的注意: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国家民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宁德市畲族文化重点村,宁德市十大最美乡村。
从国家到省市都为这里冠以不轻的头衔,怎么样?

幽深的小巷,不知流传过多少民间故事,沉淀着多少畲族文化。

沿着鹅卵石铺就而成的村巷拾级到尽头,一个古寨门出现在眼前。据说在清朝时期,当地畲族人在这里修筑城墙与寨门,以抵御贼盗。
寨门上方的亭式建筑,不知当地人给它如何命名,依我说就是岗亭吧。
在古寨外墙上,镶嵌着头大、口大、身体小的动物模型。其寓意何在?不得而知,但细看其大嘴巴和院内通透。排水道?瞭望孔?我说不清楚。
不多的几处建筑设施,表白了以前畲族人的防护意识。
普通百姓安宁与否,时代显得实在重要。假如现在有人出招要求畲族人修筑城堡式设施,肯定会被认为是笑话!

站在稍高处,可以了解半月里畲族人屋顶的大概,看来当地人的审美观不低!
一个不起眼大门的门楣上方悬挂着一面刻有“畲族民间博物馆”字样的匾额。进门后见院子很小,不足20平方米。但房屋很大气:重檐歇山顶式木质结构,两层的建筑面积至少有400平方米。
据说,这是私产。
博物馆收集了不少包括畲服、瓷器、古籍、木雕等等,展示了半月里这个村落从起源到今日的发展。

借着窗户的光线,我们拍摄了一位穿畲族服装的姑娘操作织布机展示畲族部分文化的情景。


还是那位畲族姑娘,向我们演示提着古老的食盒下楼准备外出的情景。



榕树下,古道上,姑娘向前方。试问今日哪桩事,展示畲族风情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