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南行浅记(13)

(2021-06-28 18:33:14)
标签:

霞浦南湾村

原创

分类: 游迹
东南行浅记(13)

我们乘高铁离开厦门,两小时车程抵达霞浦。

霞浦县,海岸线绵延曲折,大港口水深面阔,是闽东的沿海大县。

我们是奔这里的海岸、滩涂来的,故在事先请好当地的摄导,于4月14日下午开始了五天的拍摄。

摄影是一门光影的艺术,天气对于光影的影响确实很大。我们的运气不好,几天时间基本都是阴天,没办法啊!

不过不碍大事,到霞浦不见“霞”,“浦”总不会消失吧。就算拍不出“大”片,“到此一游”片总会有吧!

拟分几次介绍我在霞浦拍摄的情况,算是我《东南行浅记》的继续吧。

(本次为浅记13东南行浅记(13)
    南湾,系霞浦县一个行政自然村。我们于4月16日早饭后乘摄导的车约40分钟到达。东南行浅记(13)
   
拍摄点在海边一座不高的山上。据摄导言,在这里主要拍摄滩涂上的“海上围网”和“海上甲骨文”
东南行浅记(13)

东南行浅记(13)
    
“甲骨文”和“围网”互为邻居,我们的机位高于被摄对象几十米,拍摄比较方便。东南行浅记(13)
    所谓“甲骨文”就是渔民们为了滩涂养殖和赶海的需要,在滩涂上修筑了很多不完整的、低矮的、各种弯曲度不一致的长短堤。退潮时它们展现的不很清晰,涨潮时随着海水的升高,海堤周围低洼处被淹没,于是就突出了海堤奇妙的图案,滩涂出现了奇观。东南行浅记(13)

东南行浅记(13)
   
随着海水的升高,一条形似甲骨文的“鱼”字出现在画面中。小渔船如在迷宫中行驶,不时靠近“鱼”嘴,颇有意思。东南行浅记(13)
    一座大桥出现在视野里。请教后得知那就是我们到霞浦后第一天下午的拍摄点下青山特大桥。由于曾经相处,亲切感倍增,便收入镜头以示心情。东南行浅记(13)
   
南湾村的渔民,根据大海的潮汐,在家门口的海滩涂上用毛竹撑起网兜围成圈,养鱼螃蟹等在里面。这种传统劳作方式如今在慢慢消失,成了一个热门的旅游摄影项目。东南行浅记(13)
当海水没有漫上来时,围网周围滩涂裸露,画面说不上养眼。
东南行浅记(13)

东南行浅记(13)

东南行浅记(13)

东南行浅记(13)

东南行浅记(13)

东南行浅记(13)

东南行浅记(13)
   
身置内海的南湾村附近的滩涂上,涨潮后数十个纵横交错,层层叠叠围网被浸泡在比较平静水面上,形成一个壮观的海上围网养殖场。多彩的围网和穿着红色衣服的渔民以及小船组成动静结合的画面,其魅力超出了我事先的想象。

尽管现在的围网可能成了道具,渔民成了演员,但能拍摄到一幅幅渗透着快乐的片片,我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东南行浅记(13)
    这篇博文里第一张和最后一张片片,拍摄点和海面等高,拍摄时间为
10:33,意味着4月16日上午的拍摄活动宣告结束。尽管拍摄时间仅为一个多小时,但我已经有了小小的满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