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南行浅记(10)

(2021-06-12 16:47:27)
标签:

霞浦

原创

分类: 游迹

东南行浅记(10)

我们乘高铁离开厦门,两小时车程抵达霞浦。

霞浦县,海岸线绵延曲折,大港口水深面阔,是闽东的沿海大县。

我们是奔这里的海岸、滩涂来的,故在事先请好当地的摄导,于4月14日下午开始了五天的拍摄。

摄影是一门光影的艺术,天气对于光影的影响确实很大。我们的运气不好,几天时间基本都是阴天,没办法啊!

不过不碍大事,到霞浦不见“霞”,“浦”总不会消失吧。就算拍不出“大”片,“到此一游”片总会有吧!

拟分几次介绍我在霞浦拍摄的情况,算是我《东南行浅记》的继续吧。

(本次为浅记10东南行浅记(10)
    先发一张片片,
近处是沙江村,插满竹竿之处是涨潮后的滩涂,远方的小岛为竹江村。东南行浅记(10)
    在地图上测,沙江村到竹江村的直线距离为
1.87千米。东南行浅记(10)
    沙江村是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沙江镇下辖的行政村
,在县城西南方向,大约20千米路程。东南行浅记(10)
    我们的摄影点就在沙江村一座高6层的毛坯楼上。置身6楼,村落、滩涂、小岛均清晰地呈现在视野里。

感谢摄导的安排。东南行浅记(10)

东南行浅记(10)    
单就建筑看,临海的沙江村是一处古村庄。土地资源奇缺,算是这里的特色吧。院落里所谓的天井,可真是“井”啊。尽管如此,这里可能蕴藏着厚重的渔村文化。时间关系,无法深入体验渔村文化。东南行浅记(10)
    和沙江村一水之隔的小岛,便是竹江村。当潮水退去后,就有一条人工修筑的小路把两个村连接起来。东南行浅记(10)
   
据资料介绍
自南宋起,就有人定居岛上,可见小岛文化积淀足以深厚。可惜摄导没有安排我们到岛上看看。东南行浅记(10)
    竹江村附近的鱼排和浒屿澳相比,真可谓小巫见大巫。但片片里显示的这个鱼排面积不算小,足有两个足球场大。东南行浅记(10)

东南行浅记(10)
   渔排,不能单独说它是一种生产方式或是生活方式。渔民的职业就是捕鱼,但出海捕鱼需要承担各种风险,于是相对安全方便的渔排诞生了

尽管如此,他们的艰辛还是不言而喻的。真可谓:要知盘中餐,“条条”皆辛苦啊!东南行浅记(10)

 

“S”湾收进镜头,是我们4月15日上午的主要目的。
东南行浅记(10)
    虽然老天爷不愿意提供金色阳光,但这素雅如水墨画般的
S弯,还是能显示出自己特有的韵律。

在事先做攻略时得知,如在大海退潮时S湾就是一条天然水道。也可能就是沙江吧。东南行浅记(10)

东南行浅记(10)

东南行浅记(10)
    此时滩涂和大海浑然一体,只有竹竿露出水面,有着水天一色的辽阔,犹如一幅高手写就的水墨画。

此时我想到了一位高人提到的烟淡云轻水墨一色”之意境。东南行浅记(10)

东南行浅记(10)

东南行浅记(10)
    一条条插在水里的竹竿错落有致地排列大小“S”形,等待海带或者紫菜收获时会呈现另一种美的景象。东南行浅记(10)
    来回穿梭在S形水道上的小艇,无疑给S湾增加了不少活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端午节抒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