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耤河风情线(7)

标签:
风情线文化墙 |
分类: 摄影 |
以水为轴线,辅以各类植物,加上两岸的建筑、雕塑等便形成了绵延十里的耤河(Xi he)风情线。
对于一个没有江海的内陆城市,串联在河上大小不一的人工湖波光粼粼,两岸芳草萋萋倒映水中,恰好补足了这里的另一美誉——“陇上江南”的“江”之意义。
近年来绝大部分清晨,或在闲余时间,我出门散步的第一选择是风情线,也乐意用手机或相机拍摄心仪的画面。
拟分几次发出其中部分片片,试图叙述自己对小城的爱。
本次介绍耤河文化墙。


前些年建成的文化墙临耤河岸边,分主体墙和小广场两部分。其展示内容囊括古城历史文化要义。主要有大地湾文化,伏羲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部分历史名人等。
在这里,真可谓览一墙即可纵阅古城八千年文化。


"天水的由来"石碑以不小的篇幅介绍了古城名称的来历。在众多说法里,“天河注水”传说成为流传最广的说法。





大地湾文化
大地湾,是位于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北45公里处的原始社会遗址,也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要发现之一。
这里的浮雕以简要的文字和图形展示了至今约4800至20000年间本地先民在农耕、彩陶、文字符号等方面开创了先河。
有人戏称:西安半坡村的原始人到大地湾遗址不是游览,而是拜见祖宗。


伏羲文化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市内现有一座元代始建、明代重修的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奠伏羲的伏羲庙。
二00六年六月,太昊伏羲祭典荣列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先秦文化
天水是秦国的发祥地。秦人先祖因在此地牧马有功,于公元前890年被周孝王封邑于秦亭,即今天的天水一带,经二百多年的发展壮大,于公元前762年东迁陕西关中一带,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步伐。早年间,考古学者在天水附近发现了秦人在西垂陵庙的祭器,也就是在浮雕中显示的驰名中外的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秦国青铜器秦公簋(

三国文化
三国时期,天水处于蜀魏交锋的前沿。诸葛亮六出祁山、痛失街亭、智收姜维、计杀张合等重大战事,都发生在天水。境内的街亭、天水关、木门道、诸葛军垒等都是著名的三国时期遗址。

石窟文化
这里堪称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走廊”。这里的一片墙面以多种字体雕刻的为数不多的文字,基本概括的全市境内大小石窟名称。




始凿于南北朝时期的后秦,大兴于北魏时期的驰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如今,它成了旅游者重要的打卡地。
在风情线文化墙显示天水的石窟文化,应当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民俗文化
大型浮雕《陇上江南》是这里老生活的的缩影:建筑古朴,大树成荫;挑担货郎,鸡犬相闻;老者自娱,孩童玩乐。把古城手工业时代的情景描绘的栩栩如生。相信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看后,会有不同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