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旅胶东8

标签:
长岛原创情感 |
分类: 游迹 |

我发现长岛仙境源景区也是一个看日出日落的绝佳地点。
在这里东观黄海蓝色洋面,一望无垠;西望渤海,目光越过不远的羊砣子岛后还是落在辽阔的渤海上。可惜我们到这里时既不是清晨又不是傍晚,而是临近中午,观看日出日落只是奢侈的想法而已。
这依然是5月8日。


山顶前,山崖畔,一座不高的三层塔矗立在那里。看样子新建不久,但为这里的自然景观增添不少姿色。假如诗人王之涣到此登楼,可能会吟出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绝妙的佳句!



登高远望,海面在南北两座不知道名称的山夹持下,形成一片海湾。目光越过海湾再往远看,黄海似乎很平静,仅显示蓝色的波纹。看到此情景,想到上世纪50年代有一部由著名军旅作家陆柱国创作的《踏平东海万顷浪》小说,书中部分章节描述了解放军攻打被国民党军队占领一江山岛的过程。小说生动的塑造了基层干部雷振林、花木兰式的女战士高山等英雄人物,给我留下深刻影像。
我面前虽然不是东海,海对岸自然也不是台湾,但在这平静的海面上说不定会有波涛掀起。所以不能只看海面暂时的平静,固守海防应当是国人长存在心的警钟。

沿着那座三层塔向右(恕我不知塔的名称)不远的崖上向下走几十个台阶,便有一座亭子建在前伸的崖体上。假如游客从海边上顺台阶向崖顶攀登,到这里歇歇脚不失为妥善之举。
不管当初亭子的设计者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可现在一举二得已成事实:既美化了环境,又体现了人性化关怀。

长岛港是我们在长岛县陆地上的最后一站。
5月8日下午,我们在这里登船离开。
客用码头的楼不算很大,但很洋气,颇具现代感。
这里是南长山岛通向外界的主要通道。每天6:00-18:30有客货混装船和高速客船运营,每30分钟一班,票价不算贵,名人45元,船程约40分钟便可到达蓬莱港。
感觉上,这里交通对于一个只有常住人口4万多的县来讲,确实很方便。


滚装船在长长的鸣响了一声笛后开动了。船用柴油机发出巨大的轰鸣,螺旋桨在船后面激起长长的白浪。
再见了,长岛,在不长的时间里,你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像。


成群结队的海鸥,不停地在船的上方和后上方飞翔,莫不是它们在欢送我们?
其实我知道它们来干什么。
感叹在尘世间,任何生物都有进化的可能。想在1807年轮船“克莱蒙脱”号在下水之前,海鸥绝不会追着靠人力或风力行驶的船而飞的。
现在它们借助轮船上空产生上升气流毫不费力地托住身子飞翔,眼睛盯着极有可能出现的被船激起的浪花打晕的小鱼、小虾,轻而易举地把它们吃掉。这种“守株待兔”的觅食方式,当然是表明海鸥进化了的例证。

这里似乎是飞机航线。把高远的客机和低空的海鸥同框,是我瞬时产生“伴飞”意念后产生的图案。实际上,这是风马牛不相及之事,只是巧合而已。

蓬莱港就要到了,快乐的长岛之旅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