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过客LJ
过客LJ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912
  • 关注人气:6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城古树(上)

(2017-09-16 16:13:25)
标签:

古城

古树

情感

分类: 随笔
小城古树(上)


小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古树数量很多,据说在全国城市中仅此于扬州。就树龄而言,千年以上者就有60多株,为全国之最。

古树主要分布于南郭寺、伏羲庙、玉泉观等旅游景点,还有相当一部分散布在街道旁、居民院落的前后。在这些参天古木的浓阴下,我感觉到历史在这里的崇高和威严,也感到了树因城而增色,城因树而厚重。

这里古树多的原因之一是古寺庙多。中国第一古都长安,自西周开始一直到隋唐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置,而这里则是是京西第一重镇,是长安勾通川蜀和西域的“三岔路口”。特别自西汉古丝绸之路贯通后,一直是城镇繁荣、文化发达的通衢大邑。加上这里还是秦、唐的发祥地,祖宗多多,其结果必然是各种寺庙林立,使这里成为中国古佛寺、道观、庙宇较多的城市之一。

一切宗教场所,以及氏族祖堂,都会用树木来装扮庄严和肃穆。故而形成了小城“有古寺者必有古木”的口碑。

这里古树较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大自然独给小城的赏赐。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的小城,温润的气候不但使得人们宜居,也宜树木生长。

还有一个原因是当地人乐于植树和保护树木。以前,无论大户还是小家,都有在院落前后植树的良好习惯,即所谓“前槐后柳,绿阴遍地”。对于这里一代又一代的老百姓来讲,古树永远是大家的忘年交,保护古树是本地文化中超越时空的具体表现。今天的小城人,是站在广阔和深邃的文化视角上,从生态文明、历史传承、城市气韵等多方面认识古树的价值。因而采取的保护措施,较之前人更加自觉,更为科学。现在这些古树,不仅有“身份证”,还有“保健卡”,责以专人专职专司实行专管,以期益寿延年。

古树给小城的历史以尊荣,给小城的面貌以威严,给小城的住户以自豪。把这里的古树介绍给大家的心愿有好多年了,但苦于把它们的形象变成片片,不是说办就能马上办到的事。近前,在整理我的摄影资料库时发现关于古树的片片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基本能代表小城古树现状,故稍加整理后加上粗糙的文字后发出。

我热爱家乡,我也喜欢家乡的古树。

小城古树(上)
小城古树(上)

这座规模宏大,庄重肃穆的宫殿式建筑,是祭奠太昊伏羲氏的场所——伏羲庙。庙里古柏参天,清雅幽静。据说这里原有古柏64株,是按照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卦方位栽植的。现存似乎没有那么多,但在建筑群中轴线上的三道院落里,森森古柏到处可见。


小城古树(上)

先天殿前月台上左右各有一株古柏,树龄已逾千年。左侧一株古柏主干倾斜向北,树冠略小。右侧一株主干劈裂,但苍劲挺拔,枝叶繁茂。从枝叶生长情况看,这两株古柏生命力旺盛,极具活力!


小城古树(上)

伏羲庙前院东侧有古槐一株,其树龄超过先天殿那两株古柏,为庙内树木年龄之最,目前主干出现了腐朽空洞、木质部分裸露、但树冠尚好。管理部门曾专门邀请了国内权威古树保护专家来伏羲庙对古树会诊,进行保护指导,相信这株唐槐恢复生机不成问题。


小城古树(上)

位于小城北天靖山脚下依山始建于元朝的庞大建筑群是中国著名道教宫观,因观中有一眼山泉水质甘甜,故名玉泉观。主要建筑有玉皇阁、三清宫等。观内古柏众多,现存逾千年古柏6株。

小城古树(上)
小城古树(上)

位于三清殿月台两侧各有一株古柏,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和雄伟的三清殿相配,显得气势恢宏,相得益彰。


小城古树(上)
小城古树(上)

在玉泉观神仙洞南侧崖边,一株古柏主干挺拔,树高十多米,悬根露爪,形态独特,三枝根系相互交辫,形若女人发辫,故名“辫柏”。说来惭愧,我虽然到小城居住已久,早些时候对辫柏只知其名,未见其身,直到2015年才目睹这一奇观。


小城古树(上)

这一日特意到观内向道人打听寻找辫柏,热心的师父为我打开不远处的小门,领我转上崖到辫柏身后,一看,见这株古柏果然不凡。好奇的我向他询问辫柏的树龄,得不到确切的答案,但他告诉我关于辫柏竟有移动之功,在不长的几十年间,向南移动了近两丈。我向他讨教辫柏移动原因,谁知他神秘的笑了笑低声说:“这是神树。”我自然不能当面表示和他有不同的看法,只是跟着他笑了笑。


小城古树(上)

初建于元朝的纪信祠,当地人称城隍庙。也许是因为是人们对纪信忠烈英勇舍生忘死的品格的敬重,才将他尊为一方之神。祠内的诸多匾额、殿宇和古树相互映衬,证明了小城的悠久历史。

现在这里在承担着庙宇的功能之外,也是市文化馆所在地。

小城古树(上)
小城古树(上)

这里两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古槐,安安静静地生长于天地之间,从从容容地经历着春夏秋冬,眼观凡间百态,感受世态炎凉,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风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紫薇花
后一篇:不忘国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